準備讀這本,但好像安排不出時間去借,而且手上還好幾本借的書還沒還。
布希亞只有翻譯這本,簡體翻譯比較多。也許這本喜歡的話之後可以去找英文來看。
布希亞有評論了之前看的那本認識媒體,人的延伸,不知道這本裡面會不會提到。
記一些相關的網站文章:
https://www.theaffairs.com/%E5%88%B0%E8%99%95%E5%AD%98%E5%9C%A8%E7%9A%84%E7%89%A9%E9%AB%94%E8%88%87%E5%88%B0%E8%99%95%E4%B8%8D%E5%AD%98%E5%9C%A8%E7%9A%84%E4%B8%BB%E9%AB%94-%E3%80%8A%E7%89%A9%E9%AB%94%E7%B3%BB/#_=_
這個網站好像有一些不錯的文章,但是要會員登入才能看任何東西。我暫時用FB關聯進去了。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5996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sobooks/le-systeme-des-objets
譯者的前言(?)跟後記
一个视觉传达与人群互动之间关系的新研究,挺有意思的。
对澳大利亚原住民居住地点与图像艺术的研究表明,与其他群体的接触频率越高,人们越倾向于使用更容易识别、更不抽象的图像符号。反之也同样成立。
在方法上,接触频率的计算是使用这样的假设:居住越密集,接触度越高。计算的是区域内的群体数量与区域面积之间的比率。对图像的识别程度使用的是调查问卷。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110-022-09430-2#Sec100 #论文导读 #mReadWrite @mature
maybe 对考古学/人类学较大时空尺度的观察而言是一个有意思的视角。
@yunshan 摸摸,買分裝好玩新鮮!
不過分裝漏的蠻快的我後來有點後悔。
-
主要是看中圖一小插圖類的講解,我知道WB或TWI上很多類似的講解或動圖,不過我當時沒有收集,想要看書全部整理好的。
一般都是按一個部位學,但他是先講骨頭,全部講完再講肌肉。這週正好上了臉部因此我就複習頭骨與臉,結果頭部簡略講完跳去區幹,之後五官才分項講解,編排邏輯有點奇怪。之前還看了手臂部分,文字講解的部分不一定有圖對照,必須拿其他書的圖當輔助,否則怎麼可能全部記得一清二楚,記得了還需要看這本書嗎?
後面還有一小部分講解脂肪、重心平衡、比例……好不好就不知道了,最近可能都只鑽研解剖。
另外這書圖片是黑白的,這種一看就是彩色插畫的圖根本什麼也看不清楚,比如圖二,標記的線根本不知道指哪裡。中文版是惡名昭彰苛待翻譯的出版社,所以也不是很叫人放心吧。
大致是一本其他書精讀累了看這本當補充。可能都不續借就還書了。
這本書是這樣的,講解每一幅經典素描
然而我覺得很難體會,除非我現在正好在處理畫袖口與類似的衣折,然而一般人不會畫到這裡時打開找到這張素描參考,而這如此簡略也不可能有什麼實際的作用。
要現在記入自己腦中資料庫,那麼一次看完這一百幅大概什麼也不記得。
所以這本書應該是買了放著每天翻一點看看,然而我覺得我每天都不想打開這本書(。)
法老的國度看完了。
雖然很喜歡埃及古文明,始終也沒好好認識。查了網上這本是經典,台灣學者,而且實際翻閱也不艱澀。
我認為最有收穫的是,書中講了如何去解讀留下的文物,記錄下來的文字,不能只從表象解讀。
比如埃及獨特的宗教對普通人民來說意義和感受是什麼?記錄的文字是否為了文學性誇飾許多,而普通人接觸理解的神明並沒有這些誇飾的成份?文學反映的貴族到平民生活,民族性與價值觀,都有羅列。
認識埃及文明時,對於他們的讚嘆,視為理想的富饒的國度,其他入侵者是邪惡的,試圖征服埃及。這是認同了埃及文明,同時也是一種過度理想化,將對強大國力國族國家的嚮往投射到古埃及,這些這些做出的解讀已經帶有立場。
最後一章講到文明的是消亡還是蛻變?接受了同樣豐富的希臘文化逐漸與之融合,是衰退可嘆的,還是必經之路?
大概就算對古埃及不是特別有興趣或是認識也能很好讀卻又不失深度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