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反复听了不明白邀请张洁平和Ian Johnson那一期很多次,节目里袁莉针对NGO组织向公众募捐但是很难成功这个现象问了一个问题,大意是除了恐惧(不敢给公益组织捐钱)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比如没有意识到?

张洁平是从行动者的角度来谈的。张洁平认为所有在做对的事的人,或者自认为自己在做对的事的人,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在做对的事所以你们应该给我捐钱”,而是要花时间去说服/证明自己在做的事情对别人/对全社会是有好处的。但是很多行动者往往忽视这一步,导致最终可能没有得到自己预期的好结果。

当然她自己也说这样有苛责行动者之嫌,但过于依赖一个中心(这里指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她本人就是一个优秀的行动者,她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我想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很多中国人对这样的募捐无动于衷,我认为首先要考虑国内公益组织募捐的现状。比如红十字会,其公众信用早已经破产了。还有很多其他半官方的组织,也基本没有什么好口碑,也没见他们做过什么真正利国利民的事情。比如我小时候会被学校逼着捐钱,真的非常倒人胃口。在这种环境下熏陶几年,自然对所有的所谓“公益组织”都敬而远之。就像香港找小孩子上街要钱然后捐给NGO,中国在街上要钱的小孩子都是职业骗子找的童工。

要么就是纯民间组织,实际上我根本叫不出几个名字来。比如杨斌本人运营的一个留守儿童夏令营(?),我还是前阵子看了柴静采访杨斌的视频才知道,就这我好歹还算法律人,真是惭愧。但事实就是,这种纯民间组织,也许他们确实在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很多个人的流浪动物救助组织,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往往都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宣传,募捐也受限制,而且有些人为了不引起麻烦会尽量避免曝光,而且这种组织极度依赖运营者的个人品行。就算对方真就圈钱跑路了甚至没办法起诉ta。况且这种诈捐的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观念上的问题,其实就是袁莉说的“没有意识到”。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党和政府不希望老百姓们聚集起来,不管是救灾,还是悼念,还是宗教仪式。总之就是不允许聚集。更别说一群人准备聚在一起做点什么利国利民的事了。经过这么几十年的洗脑,普通人对于“做公益”估计没什么好印象,甚至反而会听信官方的说法,那是美帝的阴谋,颜色革命之类的。

不过这倒是正好跟张洁平的另一个观点“(抽象的)飞地”理论连上了。如果每一个行动者都可以打造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飞地”,那么各个行动者联合起来,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行动者联盟。我可是太喜欢这个“抽象飞地”的说法了,进可攻退可守,如同在世界上凭空创造出了一个位置,而我就在这里。或者说,我在哪里,飞地就在哪里。

另外张洁平也说,公民社会的建设比起简单的推翻一个政权要更重要。这让我想起之前读过的刘再复的文章,谈五四运动的失败。中文语境的“启蒙”,好像总是从上到下的,这种上下既是权力关系的不对等,也是观念和智识的不对等。(想起了简中的女权,“女权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女权”,真是难评)这不叫启蒙,这叫灌输。而“负责”启蒙的那群知识分子,刘再复指的是90年代那波人,其目的也是鼓吹自己的理念然后希望被政府所采纳。闹了半天还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造反是为了被招安。所以一旦ta的观点没有被政府采纳,ta就换一种观点。人的头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跟如今很多华人川粉一样。

公民社会的建设恰恰是通过具体的事情去启发别人独立自主的思考,真正认同接受形成一个价值观,才不会被轻易抛弃或者替代或者夺走。不然推翻一个独裁者焉知会不会再来一个更残暴的独裁者。

我想起之前在微博看到一些流浪动物救助者在高速上拦“猫车”、“狗车”的新闻,他们的理由是这种未经检验检疫的肉对人的身体有伤害。我以前不懂,现在懂了,这才是高明的说法,因为这样说既有政策上的依据(因为动物检验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确实有漏洞,没提猫和狗),又能把这件事跟每个人联系起来,尽量减少那种“关我屁事”感。如果只是抽象地喊“尊重生命,不要吃猫吃狗”,那我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觉得那人有病。

(有意思的是川普团队放假新闻也说“xxx移民吃猫吃狗”。)

这期节目对我真的非常有启发和鼓励,忍不住又多逼逼了几句。与各位行动者共勉!

看到好几个甘肃ip的海棠读者被叫去问话了,完全没有人权,手机被他们逐条查看,还根据读者的订阅去查作者以及其作品的点击量

【不仅看网站记录,还看读者手机里的照片视频等,有一个估计是看到什么视频还被男警察说为什么不找个男朋友,这破地方无时不刻不让人绝望

*补一下图

Show thread

看过 IT狂人特别篇 🌕🌕🌕🌕🌑
neodb.social/movie/2E3TH9vGGuU

没有正篇好笑,但是Moss意识到他们可能是电视剧里的人那里真的是神来之笔

看过 IT狂人 第四季 🌕🌕🌕🌕🌗
neodb.social/tv/season/0CQ1RIB

怎么只有四季啊!!!

在读 哀伤治疗:陪伴丧亲者走过幽谷之路
非常推荐各个流派的咨询师读…虽然标题写的像是处理丧亲(bereavement)议题专用,但实际的内容大部分都能transfer到和不同的情绪工作、和未竟事宜(unfinished business)以及不同层面的loss工作、和创伤工作,以及建立共情与抱持的治疗联盟。在技术层面也整合了创伤治疗、正念、躯体治疗、认知与行为治疗、意义治疗等多个流派的技术。我觉得尤其有启发性的是这本书对于诗意的强调,以及非常具体的运用诗意和比喻进行工作的说明。这个是我在实际的作为来访的体验过程中非常看重的,尤其是我的两任咨询师,在这方面的能力或者取向非常不一样,更加让我感觉到个人比喻无法被接住时的失落和被理解时那种仪式性的释然。诗意在这本书里不像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具体操作,而是一种贯穿咨询的原则:尊重他人内心世界的神圣性,并且与那种极其私人的意义包容地同在。

科兴疫苗发明者杨晓明被判死刑这个事,我觉得特别诡异,说是“重大违纪”可他既是国企的董事长、党委书记,又是人大代表,正是红朝“刑不上大夫”的特权阶级,就算犯了一般老百姓看来的大罪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也不可能被判死刑啊。

通报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说“跟疫苗有关”我觉得肯定跟疫苗有关,他被判死刑因为1.知道的太多了要灭口,2.大概是用假疫苗骗了习,现在被他知道了,害得他丢了大脸。反正想不出其他可能性

163.com/dy/article/JRO12AVD055

看过 IT狂人 第三季 🌕🌕🌕🌕🌗
neodb.social/tv/season/6rGwRl8

接吻那集真的本季最好笑,想到我都会蹲下大笑一分钟的程度

笑死,《The Atlantic》杂志主编 Mar 15 突然被拉进一个 Signal 群,里面一群政府官员讨论对也门胡塞发动袭击的计划。

主编开始以为是恶搞,后来渐渐觉得……好像……是真的……然后就缩在群里围观高官们们叨逼叨: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国防部长、CIA局长、财政部长、白宫主任……最后在新闻上看到真打起来了,才确定自己进了个真的草台班子聊天群。

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

@risibles_amours @board 根据财新的新闻,湘江干支流流域铊超标恐怕不是一年两年了。铊无色无味、溶解性好,还能通过毛囊吸收,还会在水和土壤中停留大量时间,并进入农作物。唯一根源性的自保方法其实是搬家。因为就算本地居民可以通过过滤饮用水来降低饮水的铊摄入(效果存疑),地产农作物、日常接触水或土壤依然会吸收铊元素。
5年之前就爆出来元素超标现在依旧出问题,只能说谁相信该地区的污染治理能力就做好准备拿寿命交人头税吧。

@board
【谢谢大家!!朋友决定先保护好自己,和这个孩子保持距离。因为是短期实习,也考虑到自己精力不足,就不再过多与这个孩子互动。
真的非常感谢各位的回复!朋友说有这么人关心和在意非常感动,也让我向象友们传达她的感谢!!】
朋友是实习教师,在和ADHD儿童相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和朋友都不太了解,想请求象友们的帮助。
朋友在小学二年级实习,班上40个人有六七个确诊的ADHD 儿童,其中一个经常摸班上的同学和老师(不分性别),朋友说这个孩子会从肩摸到背和腰,让她非常不适,班上同学也尽量躲着他。带教老师严格禁止实习教师接触这些孩子,说现在家长很敏感。我朋友现在毫无办法,有次生气了让他不要摸自己,对方却说“摸你一下怎么了”。
我听到这些,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周围是不是有熟人对他做出这种举动,朋友说如果真是那样,仅靠她自己无法应对。
这个班没有配备特教老师,别的老师们也不知道怎么和这些孩子们相处。朋友需要这份实习证明,又暂时无法辞职。
请问象友们有了解这方面的吗?我非常心疼朋友,也觉得这些孩子值得更好更专业的对待。但我朋友只是个普通师范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与这些孩子们相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有吃过奥氮平的象友可以分享一下使用感想和副作用吗!主要想知道情绪控制的功效如何,以及体重增加的副作用有没有办法降低?
没吃过的象友请帮我转发一下,非常感谢大家!

看过 IT狂人 第二季 🌕🌕🌕🌕🌕
neodb.social/tv/season/7SUeuXE

第二季也太好笑了啊啊啊啊啊神之一季我真的笑得不断暂停吃饭进程……

刷小红书看到一个帖子,说从洛杉矶飞上海,飞机起飞已经两三个小时,机长广播说各位乘客不好意思因为机长忘记带护照了所以我们现在返航,飞旧金山。网友在评论区问后来怎样,贴主说后来大家就这样来到了美丽的城市旧金山……
评论区有恰好刷到帖子的同机乘客发的航线图,确实是在太平洋上来了个U turn
太震撼了我一定要记得这件事,将来不论我在工作上捅了多大篓子,犯了多大的错,我都将回忆起这个帖子并告诉自己:这也没什么

有必要让毛象知道现在国内的AI+心理咨询都在干些什么

人不会因为少做事,不做事或者不工作就价值减少或者变成废物,会这么说的都是把人当工具看待只认可人的工具价值的体系和存在,如果自己也认可这一套内化这一套就是无意识地拿有毒的价值观来伤害荼毒自己。
无论是吃饭睡觉打游戏看剧看小说玩手机,还是其他的业余爱好,做这些都不算浪费时间,而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享受人生的权利。
无论外界有毒的人和声音怎么说,说你不好或者说你其他不好听的话都无所谓,要知道正是因为没占到你便宜他们才会恼羞成怒,你是福气宝宝,天然就拥有上天赋予的享福权,无论整体大环境经济走向如何,人都不需要也不应该拿自己在物质世界的成就和收入来衡量评判自己,时代是不可信的,季风随时可能突然逆转。尤其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专注自己的生活体验,尽量多地为自己创造精神上的享受,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有利于自身和共同体的。

朋友说认识有个人去拜拜撞神上身了,被神明选中,得做神使供奉神才行,不能入俗世,他闲不住就去上班了,一上班就休克,去医院检查没有任何问题,一上班就休克,没有夸张,就踏入办公室就火速昏厥,同事都让他别来了,又怕惹到神,然后这人现在就在家做神使工资照发
我:?哪个庙

拉美人太幽默了。请香油读小故事:卷心菜的诞生 

在地上的伊甸园,在百花受造的灿烂一日,夏娃被蛇诱惑之前,那邪恶的蛇走近最美丽的一朵玫瑰,此时她正迎着阳光的爱抚,展露红艳纯真的嘴唇。

“你很美。”

“我的确美。”玫瑰回答。

“美丽又幸福。”蛇说下去,“你拥有颜色,姿态和香气。不过……”

“不过?”

“你没有用。你没看见那些硕果累累的大树么?它们不仅枝叶繁茂,还能为许多树下驻足的生灵提供食物。玫瑰啊,美丽是不够的……”

于是玫瑰,像此后的女人一样受了诱惑,一心想要变得有用,鲜红中平添了一抹苍白。

次日拂晓,良善的造物主走过。

“造物主,”花中的公主问道,颤抖在她芬芳的美艳中,“您能把我变得有用吗?”

“如你所愿,我的孩子。”造物主回答,微笑着。

就这样,世界上有了第一棵卷心菜。

看过 坠入 🌕🌕🌕🌕🌗
neodb.social/movie/636zIe5Kygx

十年前看的时候只记得李佩斯真是美得吓人,这次再在影院看4K修复他依然美得很惊心动魄,但我从结尾续讲故事就一直哭到最后一幕。故事和画面都真美,I guess it's just I would be Roy, unfortunately. So now I understand. 但小女孩真可爱啊,为了她故事也总是值得逆转。

@atrovirens @ClaireInClarke 是的,谢谢帮我澄清。

补充一下英文媒体里,中间偏左的主流媒体NYTimes 19年爆出来新疆文件Absolutely no mercy并且让维吾尔议题进入主流叙事,只看2025年内不管是西藏寄宿学校还是新建大坝项目都有持续报道。

实际上NYTimes已经非常中间了,我个人觉得至少英文媒体里这不是一个左/右媒体的问题,而是有国会资助可以做系统化非英文报道的官方媒体/市场化媒体的区别。

Show older
创神星

Quaoar是一颗足够远也足够小(同时域名还没有被抢注)的矮行星!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自由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