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Yellowface》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star_empty:
https://neodb.social/book/0Z6T79VJWilLhadSj09wZ8
总的来说算有趣,匡写讽刺和黑色幽默很有一手,但这种幽默吧我也不太能确定是不是因为我当过中国人所以更觉得幽默,想想她还是个没当过中国人的华裔又觉得幽默更上一层楼。但就故事情节本身而言太落俗平庸,设定本身很吸引人,前半部分也真蛮好看,但后面实在是只能让我速读看完。作者作为一路剑桥牛津耶鲁的人,写Anthea完全是照自己写的吧(笑)这故事取巧在放进了白女视角,确实经常让人忍俊不禁因为匡也很懂一些嘲白人对少数群体刻板印象的memes,但更深的关于种族移民身份等等的讨论就别期望了,虽说这不是作者的义务,多少也还是有点遗憾。当作摸鱼打发时间的小说有意思,如果正经花时间读会有点太无聊了。
看过《灌篮高手-剧场版》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https://neodb.social/movie/5KuTfWLevrupR9q7RX9gWC
作为基本从来不看体育番的人也会觉得好看!节奏和叙事穿插把握得很不错,虽说是因为先看了同人才想去看一下大电影的,看完倒是更有被角色吸引到(开始了
看过《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 第二季》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1b5osLbrwzlCAuKv2pGM22
不算是我爱看的那类爱情故事,但蛮可爱的,也在酷儿议题上作出了我意料之外的延伸,不管怎么说能拍出来这样的东西本身就很好了,希望女同作品在东亚也多多出现!
看过《神烦警探 第三季》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0Vf3sjapXCW9SczW3CwCF6
最后几集真的手段俗套但很好笑好玩,b99日常我能看到八十岁
其实身边的绝大部分同学朋友都非常忌讳谈论或者是在这件事上表态,很怕只要提及支持巴勒斯坦被指责反犹,比方说我ig有一条是在墨西哥城拍到一家人窗户上贴着“Jewish for Palestine”,那条基本上没有本地朋友点赞。我有一个本地社工同学story发对关于支持巴勒斯坦和反犹太的帽子指控质疑时,也只敢发个好友圈,然后在我转发"never again to my people(), never again to any people (√)"那条post的时候,这位同学也是默默点赞,后来很叹气地表示几乎无法和别人正常谈论这个问题。
社工期刊能刊第一篇还是挺反映北美发达国家本身的意识分野的,即便是作为社会工作者也很难做到恪守Code of Ethics的同时去讨论和寻找办法支持受人权侵犯的群体,理解犹太人在大屠杀历史中的代际创伤并不能合理化对巴基斯坦的袭击,但第一篇那样隐约引导人们相信反犹太主义的确盛行于社工界(反犹太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更抬头不等于这条事实成立)、将犹太人置于完全的受害者视角,其实这种手法阿伦特早就批判过了,不过当时也被她的犹太同胞骂得够惨的。像类似的话术与叙事其实对讨论、尤其是行业内的专业讨论毫无助益只会加强分化和暴力,但想想身边社工同学包括普通北美同学对此讳莫如深的反应,还是苦笑更多一些。
翻阅社会工作期刊中,发现最近讨论比较多的一篇是谴责社工行业反犹主义盛行( https://doi.org/10.1093/sw/swad052 )读了一下很惊讶这种文章能上期刊,它看起来完全是那种小报式、几乎是情绪发泄的文章(并没有提供多少相关证据,并且列出的证据还包括未经核实的婴儿斩首)
然后紧接着就看到另一篇回应这篇的,写得非常好:
https://doi.org/10.1093/sw/swae011
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抄一点机翻过来:
虽然我们同意哈马斯对平民的可怕袭击“没有正当理由”,但在同行评审的期刊上重复未经证实的主张会导致巴勒斯坦人民非人化,而此类主张被武器化以证明杀害巴勒斯坦人是正当的(Maoz&McCauley,2008)。类似的策略也被用来通过对犹太人的非人化来使大屠杀合法化(Kelman,1973)。此外,流传的虚构故事与事实混杂在一起,使死者及其亲人蒙羞——他们自己的故事可能会受到质疑——并使反犹太主义的表现长期存在,质疑这种暴力是否确实发生过。
……
我们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法伯和弗拉姆(2024)的评论未能为他们关于社会工作领域正在助长反犹太主义的指控提供证据,并且一再提出未经证实的主张并提供错误信息和谎言。虽然这样的文章可能适合报纸的观点专栏,但它不符合期刊对以现有文献为基础提交评论的期望。事实上,该评论并没有提供任何学术参考。同行评审期刊享有作为可靠信息来源并抵制宣传和虚假信息的声誉和责任。以学术评论为幌子发表这样的文章,充其量只会煽动误解、加深分歧、加剧紧张关系;最坏的情况是,它使暴力合法化并成为战争宣传。
看过《地狱客栈 第 1 季》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6D6SIBcLCtqodRWVBtOO75
又r又可爱,太喜欢了,Angel那段我真的也就看了五六七八遍吧
看过《台风俱乐部》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star_empty:
https://neodb.social/movie/1tuQq4SwnQJnrwWmnvFcJa
和冬夜较为错位的片子,但结束的那一刻觉得台风也依然没有结束。在本地艺术影院看的英文翻译有点奇怪,但镜头都很喜欢,只是很多地方的确觉得看不太懂,不知道是否因为翻译还是已经与毫无道理的残忍的青春期间隔太久了。
看过《怪物》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https://neodb.social/movie/5V2GwTh1IkdM11QCUjH3JP
实在是很合我胃口的电影,有些地方让人想到伴我同行。完全不觉得安排在这个年龄展现性向困惑是突兀的,异性恋默认小男孩四五岁都能对小女孩产生好感从肚子里就能开始指娃娃亲,为什么小学生的年纪不能意识到自己喜欢同性?也好喜欢其中关于怪物这个符号的多重映射,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像告白那种风格的电影,但其实常常更像那几张怪物纸片一样轻盈。以及,安藤樱和两位小男孩都演得太好了…
不再看《与恶魔有约 第1季》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1k4hlNh5M20zN4csyxZwRc
才知道完结了,大概看到第九第十集的样子就失去兴趣了,这种非常狗血烂俗玛丽苏的剧果然还是要没在一起的时候才可爱啊……(不过变态杀手虽然比较平面但变态感演得还可以)
读过《汉娜·阿伦特 : 爱与恶》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https://neodb.social/book/2RCrkY3uOExpriytgMjKrw
非常真诚的传记,读过之后对阿伦特的种种观点都有更深的体会。也很喜欢作者并不回避她的缺点,比如她的性别观念和为海德格尔纳粹时期辩护,因为人确实是很难被几个词定义的生物。不过更多的还是感受到阿伦特的个人魅力,坦诚、勇敢、友善、直率,难怪她的朋友会说她有“友谊语言的天赋”。以及看完另一感想是:文男不行,老文男尤其不行。
@local_bubble 呜呜呜呜能有人也喜欢真是太好了!!!😭😭😭😭真的是非常非常棒的故事我现在都还在回味……
朋友们我刚刚看完了一本完美的小说。本来想着在原网站评论但是出于想要安利的心态所以在这里小小写一点。思来想去不知道怎么介绍,不是很想说这是一篇通常意义的原耽(这个词通常会在你的大脑里指向一些和本文并不怎么有关的标签),但是,如果你想看一个爱情故事,如果你想知道关于车轮陨落的一切如同恐龙如何灭绝,如果你有大约三小时(忘了看了多久也许更长一点但不是那么长),请来看看这个!
https://www.xn--pxtr7m.com/threads/75242/profile
游客也可以看到大部分章节,如果你看了像我一样非常喜欢的话我可以给你单独截图设限的那几章。
注:如果跳过楔子(和评论)不会被剧透,回头再看楔子观感有种错综的迷人,从楔子看下去你会知道故事的结局,也许会和我的感受大不相同。但这个选择只有一次,我选了跳过楔子。
再次补充:发现了ao3链接,请请请请:
https://archiveofourown.org/works/37731088/chapters/94198885
看过《希尔达 第三季》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5svDLmNAMJ5ZKlrBfgEcmE
看到结尾她纵身一跃跳上雷鸟背就开始眼泪汪汪。要是再长一点就好了……想再看一百集这样的故事。第三季风格有点变化明显做了很多新尝试包括加入音乐剧元素,我倒是蛮喜欢的!虽然大家都说很讨厌爹,但是放在希尔达身上其实这个背景补充没有很违和,他作为爹确实有很糟糕的一面,但这部动画毕竟不是为了展示这个世界糟糕到极致,不是吗?至少他让希尔达开车那里还挺好玩的。不过缺少前后呼应的确是真的。谢谢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故事,虽然总想着如果十二岁的我能看到它就好了,但现在当然也不晚。我心中最好最好的小女孩探险故事,它很可爱又实在温柔,在接近梦境的设定里保留脆弱的现实部分,比如三季贯穿变化的母女关系,越看到后面我越喜欢乔安娜。三人团互动很有趣,twig宝宝和艾福也好可爱,我剩下的这辈子都会反复拿出来看的……
@yeyewuls 我没有指责任何人的意思,事实上即便一个人每天把塑料当衣服穿我也没有突然出现去指责的资格和立场。写的时候我并没有针对那位象友的意思,而是觉得这类生活小妙招本身可以有更环境友好的版本,也是是在看到象上转了很多次类似的以增加大量一次性塑料为手段的小妙招后,在这次终于觉得不舒服到想写一条东西才写出来。此外,我并不是在想象有人跟我抬杠,而是想象有人对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这样是不方便的?为什么是不健康的?说起来蛮好笑的,我其实是觉得如果全用陈述句才会让别人觉得我是在通篇冷声指责才这样写。
如果我的叙述方式让您觉得我是在树不存在的靶子阴阳怪气,或者是对该象友发出了所谓道德制高点上义正辞严的批评所以应该调整成陈述句,我的回应是:如果这条内容让那位象友觉得受伤,对方来找我的话我愿意为此道歉,因为无论我的意图如何,当我用那条嘟发散写出来就有可能让ta感到不舒服。但是如果你只是路过觉得应该指导我用什么修辞语气怎么写我的自己的嘟文,我的建议是指导得很好下次不要了。
@frchwcx sounds great! 但对我来说不容易分取需要的用量,对别人可能会很有帮助,谢谢!
想象明天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