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为什说吃饭是恐怖故事呢?
倒不是那个厂的伙食不好。
(伙食其实特别好,园区食堂的广东师傅能把随餐送的免费大锅汤做得比外省某些饭店的专门汤还好喝。食堂的15元盒饭也是广州级别的好吃,还很舍得给肉。我在深圳的商场里都很少能吃到这种滋味的饭菜)
而是因为时间。
我前文写过,夜班有30分钟吃饭时间。
而白班也一样,不过白班有午饭晚饭两次30分钟,比夜班多一次。(所以白班的工时只有11小时,比夜班要少15分钟工钱)
恐怖的点来了:这所谓的“30分钟时间”,指的是实打实的30分钟。
实!打!实!
也就是说,从工人们离开工厂车间,到工人再次返回工厂车间,间隔不能超过30分钟。
(以指纹打卡记录为准。迟到早退需要扣工资。累计多次违规有处分。)
这意味着什么?
那个厂的卫生管理做得相对比较严格。每个长期工上班时都必须要穿工服外套、工服头套还有工鞋。离厂时则需要脱下并把衣物存放在专用的柜子里。
而且每次进入车间都必须要进入一个巨大的机器对全身进行消毒处理。(四年过去,我有点记不清那个机器主要是用来消毒还是用来除尘的了)
而根据工厂的规定,以上这些穿衣脱衣消毒的步骤,都禁止在上班时间做。只能在下班时间做。
也就是说这些繁琐的步骤需要占用那30分钟吃饭时间。(不可以在离下班还有几分钟的时候提前聚集到车间门口脱衣服等下班哦,会被小领导训斥的)。
根据我的实际体验,无论是上班前的开衣柜拿东西、穿衣服、戴头套、换鞋子、消毒,还是下班后的脱衣服脱头套、换鞋子、塞衣柜。哪怕手脚麻利一点,两三分钟也是需要的。
(如果你好奇地想测试一下自己的速度,可以在一个带锁的柜子里放入外套和鞋帽,再准备一个吹风机模拟消毒机器。试一试开锁拿出这些东西并穿衣穿帽换鞋,然后再简单吹自己十几二十秒。一套流程下来需要花费多久)
由于工人们是一窝蜂上班下班的,以上操作都需要考虑到排队因素,耗时就更久了。实际操作下来消耗小几分钟是要有的。
下班几分钟,上班几分钟。你好,30分钟时间只剩20分钟多一点了哦。
这20分钟出头的剩余时间需要争分夺秒。
我刚才说了园区食堂很好吃。可是园区食堂离我这个厂是有一百多米远的。一来一回就是三百多米。(作为参考,一个标准的中国学校体育场的塑胶跑道绕一圈是400米左右)。
靠双脚走这段路需要耽误几分钟时间。
所以除了我这种又舍得花钱(有不少工人舍不得花15块钱吃盒饭)又讲究吃喝的少量人以外,大部分我厂的工人是不会去食堂吃饭的。
我在食堂吃饭时身边不是领导、技术员,就是别的离得近的厂的人。很少能见到本厂的人。哦还能见到工作时间不紧张的日结工们。(我所在的这个园区不是一厂独占的,同一个园区内有很多家不同企业的工厂,园区的业主是深圳政府)
也就是说,明明食堂伙食不错,但是就因为这一百多米,工人们就去不太起了……(我如果哪次下班要去食堂吃饭,一般也是会用跑的来节约时间)
大部分本厂的人是去园区门口的路边摊吃饭的,因为本厂就紧挨着园区门口,很近,相比去食堂能省下好几分钟呢。
2021年时深圳已经允许路边摊存在了。厂门口会在饭点时存在好几辆摆摊的车。这些车会在工人下班时准时出现,又会在工人上班以后很快就离开。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住在附近的外人,除非在那几十分钟里恰好路过,否则是很难有机会偶遇这些摊位的。你可能会在本地生活了好多年但是一直不知道每天固定时间段的马路边会存在这样一群路边摊以及几百号狼吞虎咽的人)
这些摊位会针对工人的消费水平设计价位。
粉面摊一般是8元钱能吃到素面素粉,快餐摊一般则是10元钱可以随意吃菜。
(是的,价格和短视频平台盛传的东北自助盒饭的价格一样。而且菜品并不比同价位东北盒饭逊色)
所以工人们也更喜欢过来吃这些廉价的路边摊而非食堂。
此时又一个恐怖的点来了:排队。
无论是去园区食堂吃饭,还是去路边摊吃,都是几百个人突然涌出来围着少得可怜的几个食堂窗口或地摊买东西。
自助盒饭摊需要排队拿菜。粉面摊由于需要现做,就更要排队。
减去出入工厂的时间后还剩下的二十分钟出头,又要在排队上消耗掉一截。
这都不需要排队太久。毕竟总休息时间一共才30分钟。但凡花费了好几分钟时间来排队,剩余的实际时间就只有十几分钟了。
这十几分钟里,需要把手里的饭菜吃完。以及趁着一轮排班中这宝贵的一丁丁有时间看手机的空隙,赶紧看一下手机。
(我有一次很悲催,排队排了十几分钟,等刚炒好的面条拿到手的时候时间已经只剩小几分钟了,我当时拼了命地把巨烫的裹着热油的炒面条塞进嘴里,只用了两分钟时间就吃完了一大盒面,当时嘴巴被烫得不行,但是又不得不吃否则没体力干活儿)
其实十几分钟时间,对于吃饭速度普通的人来说,倒也足以把饭吃完了。
可问题在于,那种精神上的,时间在追人的压迫感——11:30下班,花费几分钟时间执行出厂流程然后走楼梯下楼。到达路边摊时可能是11:34。花费几分钟时间排队与打菜,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1:38,如果运气不好则会是11:40。蹲在路边,捧着一个装米饭的快餐盒,装菜的盒放在地上,俯身夹起菜盖在米饭上狼狈地吃完。一看时间已经11:50了。拿出手机刚刷几条短视频(对当时的我来说是稍微看几眼微博和长毛象),时间跳到了11:54,此时就该起身回厂里,准备换身衣服开始上班了……
这种紧张地计算着每一寸时间的追逃感,就是30分钟“实打实”的吃饭休息时间,带给我的最直接的感受。
哦对了,是的,路边摊是没有座位的,摊主偶尔配有几个塑料板凳也无法满足突然涌出来的几百人的需求。所以大家基本是蹲在马路牙子边吃饭的。
食堂倒是有桌子板凳,但是离得那么远,而且排队要比路边摊久上不少。
所以如果你当时路过我们园区门口,就可以看到密密麻麻一长串人壮观地在马路牙子边蹲着,扒着盒饭吃饭的场面。
我小时候偶尔会在深圳的路边看到有建筑工人挤在一起蹲着吃饭,当时很不解为什么这些人要蹲着吃饭。
直到自己成为曲中人,才终于明白,原来那是因为“走到有桌子的地方吃饭”这一步太消耗时间。这些工人并没有这个时间去找地方坐着吃。
还记得我第一天去厂里上班时,当时我还啥都不懂。中午下班时我发现我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去什么地方吃饭(我有看到走出厂的工友,但是并不知道这些人是去干嘛的,我当时下意识以为吃饭的地方肯定是在园区内部啊怎么会在外面),于是我开始绕着园区转着圈寻找食堂在哪儿。当我绕回厂边时已经过去十几分钟时间,但我还是没找到食堂在哪儿。此时我看到刚刚下班的工友正走着和刚才完全相反的方向,我疑惑地凑上前,才后知后觉发现原来我转了一圈的这么一会儿,下班时间已经快结束了,再过几分钟就要开始上班啦……
(哇没想到为了说明吃个饭为什么会是恐怖故事,居然写了快三千字诶)
@Men_kazak 刚刚回国注销了中国户口。回国前关注过这件事,有博主提到如果你没有注销中国户口,并且在国内期间使用了跟中国身份证绑定的任何产品,那么你就丧失了受到外国国籍保护的权利。也就是说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外国大使馆帮助时,中国政府就会声称你是中国国籍。
也就是说,不存在“如果加入其他国籍,就默认失去中国国籍”。
如果这位连麦人是诚实论述的话,那确实也是好逆天的案件……一AI对话平台的男用户,在平台上训练AI扮演女仆之类的角色搞黄文爱(应该用户只是设置了system prompt之类的人设,实际的对话模型和推理算力由平台提供),该平台的其他用户也和这男的设定的这个AI角色聊天搞黄文爱,被判定传播淫秽物品罪,非盈利情况,一审八个月实刑……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CttdzUEXo
看过 超人:传承 🌕🌕🌗🌑🌑
https://neodb.social/movie/4VVFclcC2giJKMKHyzQBz1
哎,能让人看完但是真的挺无聊的。没什么新意,选角也一落千丈,菀菀类卿又毫无特色,新超真的就是个练壮的普通白男……之前的超各有各的漂亮俊美,这个让我看电影的时候经常感叹卧槽脸和头怎么这么大且边界模糊……而且女性角色也还是超英电影里的典型设定。尼子演卢瑟倒是别有风味,gay得风韵犹存,可以嬷。
从海棠案带出来的普法:1. 传唤限你几号几点前到案,不一定非要那么准时,先把律师定好,跟律师咨询了,接受基本的应对审讯的培训,了解清楚自己的权利,跟家人把事情交代清楚,要让家人和律师相互联系了信任了,不要到时候你在看守所里,外面自己人内讧起来,在看守所里做不了的事都做了再过去,律师陪着去也可以,晚到会有后果,警察态度可能更恶劣,把你当成重点突破对象,但是对方的态度和案子最后怎么判是不相关的;2. 第一份笔录是最重要的,我有勘误权,补充权,核对权,对方含糊其辞的、故意遗漏的、概述偏离原意的,必须修正过来,没说过的话必须去掉,否则不能签名按手印,催多久多急都不要理,中国司法实践重口供,这份笔录是最重要的;3. 不是共犯的话,比如共同预谋策划实施犯罪这种,而仅仅是在同一个案子里各自实施了犯罪事实,供其他人出来没有用,一个案子要经多方的手,公安的承诺等案件移交到检察院就没什么用了,检察院的话等到了法院又没什么用;4. 装死或者逃避没用,机器一旦开动就不会停下来,除非永远不入境,不然就要抓紧时间迅速、理智地应对。
看过 米歇尔·沃尔夫:玩笑秀 🌕🌕🌕🌕🌗
https://neodb.social/movie/7YStG62NYDkuhCht0Klzla
牛逼,真的太好笑了太犀利了,依然不过时
反派这期节目真的是我听到过的聊海棠案和远洋捕捞聊得最透彻的节目了。
1. “电影产业法第一案”是一个纪录片导演在乌鲁木齐拍摄一位艺术家时,被文化执法大队没收了拍摄设备,并且要求他缴罚款7.5万,引用的法条来自《电影促进法》,现在他正在申请行政复议。
2.吴律师认为这位导演的遭遇主要还是因为他本人是活动家+导演,可能是点对点的执法(同时波米说的王兵,吴律师认为王兵只是导演,因为电影不在国内发行,且传播范围小,他的纪录片时长又特别长,所以权力机关会认为他的危害性比较小)。
3.但是这案子的坏影响就在于,也许以后只要你拿起手机拍摄了权力不喜欢的东西,你的手机、pocket 3之类的器材就会被没收,还会被追缴罚款。吴律师特意提到这和天一案是一样的,天一案判决后就会对现在的海棠案起到示范作用。
4.吴律师是刑辩律师,并且一直在做关于远洋捕捞的案子,也参与了今年海棠案的法律救助。他认为民营企业家虽然很多学历不高,但是因为做企业要经常和律师、法条、权力机关打交道,他们知道一旦被抓捕,是不可能因为认罪或者老实交代就被放了的,所以他们会很快速的找律师,并且和律师保持紧密联系(原话:民营企业家是最难对付的群体)。而很多文化界的人、还有海棠事件里的作者对法律根本没什么意识(原话:就是法盲),并且对体制和权力机关的想法很天真,根本不知道体质如何运作。有些人(耽美作者)会咨询过律师后就把律师删了,并且轻信警察的话(比如警察说“你找律师就把这事弄大了”,还有天一的“你签署了认罪书就没事了”),所以会出现被请去喝茶以后出来以为没事了,就没找律师,结果两个月后被羁押的现象。
5.吴律师认为一些未盈利的作者在海棠写文被抓是因为非法经营罪(刑法3-3)的起始句是“以营利为目的”,这法条是论心也论迹的,即只要你把写的文发表在了可以盈利的网站,有这个目的就能抓你。另外,吴律师认为不盈利也没用,刑法3.6.3,淫秽色情罪还在等着你。
6.互联网犯罪现在是沾边就管,没有什么内往外网之分(那很奇怪为什么maskpark不抓?)。
7.吴律师还认为抓耽美写手不只是因为地方财政,还有上面要求重整社会秩序相关,以海棠案为例,耽美文在这国的问题是(1)性是禁忌(性描写=色情品),现在每两个月/半年就有扫黄打非行动;(2)同性恋是禁忌;(3)同性恋又和低生育率挂钩,所以禁忌+禁忌。
8.吴律师认为现在对民营企业家的远洋捕捞可能会暂时停止(捕得差不多了),但是对文化界的可能这几年会逐渐扩大(他原话:刑法有400条,这几年很多不常见的法条可能会被亚文化领域的人激发,比如今年就有手办圈被抓的)。一是因为上面禁止,且经济很不好;二是文化界/亚文化的人比较胆小怕事,且没什么法律意识,恐吓一下就会就烦。
9.普法远远不足,很多人比起律师,更相信权力/暴力机关(比如警察),被权力机关一忽悠很容易就投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看笔录,你国法律非常重笔录,尤其是首份笔录,要认真看,要订正,要修改。
10.波米问很多人说不要找媒体、不要把事情闹大,否则会惩罚更重是不是现实,吴律师说“你不要找人、不要闹大”是他办的很多案子里警察最喜欢说的话,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办的案子有阻力。原则上来说这样的话不可信,一是一个案子有很多单位在办,警察、检察和法官就有三个不同的体系,而一个案子在警察局里就有三五个人办,司法领域里的人给的承诺(比如“你交代了就没事了”),根本不可能落实,更多的是审讯策略。而郭导、海棠和远洋捕捞这三个案子舆论都是利大于弊。
那个女观众在live现场控诉有人猥亵,台上歌手让音乐停止然后把话筒给她让她说的那个事情,我看完了完整视频。
那个歌手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是那个女孩子大喊“有人射我腿上了”之后,第一时间身边的男的都在笑,很明显,就是在笑。
歌手没笑,歌手说把门关上,把这个人找出来,说完以后,那群男的又开始嗷嗷嗷热血沸腾了,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正义的事了。
然后现在说什么正常人都会对这种事情是这样的态度,我觉得真的不一定。这个歌手跟场下的观众有一定的权力关系在,是这种影响,导致了看起来这是一场子正常人的错觉。但实际上这群猴子一样的生物根本不在乎,他们就是想被调动起来,想融入集体里做一件热血沸腾的事。人所谓的“正常”和“不正常”,界限薄到难以想象。
在读 Unmasking Autism: Discovering the New Faces of Neurodiversity 🌕🌕🌕🌕🌕
https://neodb.social/book/48pO0hlHo5TuSkpcLVuPKW
看了一部分还没看完,马一下先最近继续看
想象明天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