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美国政府反跨性别举报网站曾瞄准加拿大医生

美国政府曾在其官网上发布举报表格,以收集有关为儿童提供性别确认护理的医生的信息,并包括了加拿大的省份和地区。然而,在媒体的询问下,这些加拿大地区的选项已被悄然移除。此举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认为这些举报可能会用于建立监视名单或在边境扣留加拿大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跨性别权利活动家Celeste Trianon指出,这种形式的举报违反了加拿大的主权,并对加拿大的跨性别群体构成隐性威胁。加拿大的性别确认护理是合法的,美国没有权力干涉加拿大的法律事务。

🔗 来源:The Breach

lily说到一个东西是非洲性少数搞的一个自我摄影运动叫75 shots,是在75个同性恋非法的国家的性少数拍摄自己生活的录影集。因为涉及到影片中的当事人的人身安全,这些影评不能在streaming平台上放映,只能开线下的小型放映会,靠口口相传邀请人去看。

Show thread

rt今天去看了香油推荐的这部纪录片Exclusion: Beyond the Silence,想再转一次给同在加拿大的香油们推荐 

:blob_magic: 这个纪录片很清楚地介绍了加拿大排华法案的始末,也以排华法案为线索介绍了两个广东华侨家庭的家族史,对于我这种不熟悉排华法案和人头税等移民历史的人来说也很友好。片子里讲到的很多 作为移民的困境,对于我们新一代移民来说也是十分有感触的。
而且这部片子没有停留在讲述移民的苦难史、作为outsider的痛苦上,还讲述了很多极有力量的女性故事。无论是在那个年代敢于站出来,为自己的社区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林黄彩珍、林焕喜女士,还是把她们二位的故事记录下来、回到广东寻根的两位拍摄者,她们的journey都是很能带来力量的。同时,片子里也直面了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比如女主之一回到广东才知道自己的爷爷在加拿大娶妻的同时,在中国也有第一任妻子,而他在准备接第一任妻子和家中九口人去加拿大同住时,她不愿离开,家中的小辈则为了照顾她也放弃了去加拿大的机会。这种复杂也在她们回乡探亲却无法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体现。这种复杂在移民的故事中时无处不在的。
影片最开始拍摄了一张空着的餐桌,随着人们的讲述餐桌上开始出现各种食物和小物件,到影片的最后,讲述者们、她们在广东的亲人、她们和白人生的小孩,所有的人都在这张桌子上吃饭。这固然有一点“包饺子”的嫌疑,但当时看到这里,想到排华法案期间离散的那八万个中国家庭,真的还是很感动的。无论从前经历了什么,珍惜能够一起吃饭的这份“缘分”,带着祖辈的故事、身份认同的困境继续走下去——我觉得这是这部影片想讲的一件事。
(有些困了写得比较零散,总之推荐香油们去看!应该只有今天和明天两天在cineplex上映 :ablobcatheart: 今天去看的时候电影院挺空的,只有很少的几个中国人。还是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这些故事!)

在台南林百货(如果真要打卡就选它吧)楼上看到一个皮具牌子,叫 Sweetburden,是台湾本地的品牌。我犹豫了好久要不要买个钱包,最终因为出门四周已经花销很大而没买,但我还是想在这里推荐一下,因为真的好看:

sweetburden.com/single.php?goo

在 Universal Life Church 简单注册,立刻成为牧师!不用花钱,也无需购买 certificate!然后你就可以给任何两个人证婚了!

有结婚需求的象友不用再去找法官或者花钱请牧师了,让亲友花两分钟注册成为牧师即可!

ulc.org/

友友们,steam上锈湖系列出十周年特惠包了,全系列只要43.34,如果已经拥有部分的话买合集包可以直接补齐【我也是才发现自己买漏了了几款

锈湖真的很好玩,大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呀(。・ω・)ノ゙

看过 Slow Horses (流人) 🌕🌕🌕🌕🌑
neodb.social/tv/season/4ZML2fM

作为特工片剧情土土的,但是比美国特工对味很多,大家充斥着一种这b班不上也罢但还是在上的美丽精神状态,希望以后特工题材都对标这种拍

我其实很小的时候因为反对共产党,是很信奉“市场的大手”的新自由主义的。当然随着成长和几年吭哧瘪肚的对金融的学习和从业,早就对所谓自由市场祛魅,也觉得所谓自由最终都会走向自由垄断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但是其实资本主义如何剥削劳工和消费者其实是去年到今年才有的体验。
男人之前因为不想坐办公室,所以在Loblaw找了一份肉铺的工。我俩之前都是关在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理论读了不少,但是劳动人民到底怎么活的真的是不太了解的。但是他这次做了一年多的劳动人民才让我近距离知道了普通劳工到底是什么处境。他们部门给的基本上就是最低工资,而且超市本身拒绝招有经验和技术的员工,因为要给高工资。整个部门基本上没有全职员工,因为不想给人交保险。很多人想靠这个工作申请移民,但是撑死只给安排39.5个小时每周。因为不舍得雇人,所以永远人手不够,所有人都忙得要死,一天下来浑身酸痛。这还是不在外面工地里干活儿。很多人要靠这个工作养家,一份兼职根本交不起房租,要打好几份工,还是肉都吃不起。
我周围大部分中国人其实都是留学生留下来,中产阶级,坐白领工作,租还不错的车。大多数人其实是不太关心劳工的利益的,但事实就是因为超市不愿意雇人,人手不够,肉的冷链就时常会被打破,肉过期了也没有人去收。很多摆在架子上卖的肉可能已经变质了,根本没有人知道。我们也是因为他这份工才知道买肉还是要自己好好挑一挑,看颜色,之前根本没有考虑过。
然而资本家疯狂压榨劳动节约成本,没有监管和竞争也并不会降价。在加拿大这个食品业严重垄断的市场里,每一家都在疯狂涨价,一边吃员工,一边吃顾客。
我们只知道超市行业这样,但是想来各类labour都一样。资本家没人管,劳工得不到保障,最后就是小中产吃的肉腐败、植物奶有E-coli、住的房倒塌,坐的飞机的门在天上飞出去…
我原先是一个非常关注身份政治的人,到现在也不是不关注了,只是同时也意识到这种劳工被剥削的阶级问题也十分fundamental。加拿大选举完有人欢喜有人忧,我周围挺多投con的中国人都很不开心。实话实说保守党描绘的那个普通工人买得起房子过好生活街上没有街友的愿景我也想要,但是他们说要什么减少市场监管减少福利的道路我觉得根本不可行。说到底,每个人都是连着的,中产阶级再讨厌低收入的人、吸毒的人、没有高级学历的人,也不能把他们都杀掉。而labour没有保护,其实每个人都没有多安全。

@RottingStrawberry ⬇️⬇️⬇️

我补充几点买肉注意事项:
1,除了冷链不能保证,买前要自己观察一下肉品质和保质期之外,尽量挑冷柜内侧和底层的肉,很多员工会把肉摆得超出标准线,日常冷柜温度检测也只是做做样子,所以放在最表层的肉保存温度不够低的概率比较大。
2,我留意了一下进货价,除了每周特价商品,都定价虚高。每周特价的肉(一般是周四开始新特价),一般前几天的供货质量比较好,后面可能会进便宜质量差点的货源。
3,牛肉馅所谓的Medium和Lean的脂肪含量差别微乎其微,要瘦的直接买Extra Lean。另外,如果对肉馅碎度要求不高还是买瘦肉自己剁比较干净,很多店员清理绞肉机和平时操作不卫生(如果不是我当值处理的肉碎我是不会买的),当然,只要保证彻底煮熟倒是问题不大。
4,如果有什么商品货架上没有,直接问店员要,很可能是店员没空/懒得摆出来。
-------------------------------------
另外我想说,真的有很多人买不起肉,特别是退休金跟不上通胀的老年人,长时间站在那儿心算够不够钱,明明Roast或Club pack这种量大的便宜很多,就是买不起,只能买溢价高的小包、细切肉。中、下阶层的顾客一般都很有礼貌,刁难员工的大多都是有钱人。

看到一个聋人博主分享说中国手语里美国的打法是指着太阳穴绕圈,来源是上世纪中国聋人看到美国人发现他们很多卷发,感觉很惊讶,就用这个头发打卷的手势指代美国人。结果她学习美国手语后发现这个手势在美国手语是指crazy。给我笑得……

@rincy @BeatriceAlighieri
gaba是非蛋白质氨基酸,作用原理(通俗来说)是抑制或减缓神经元传递信息的活动。也就是说,想得少了,就能睡了。国家建议成人摄入gaba剂量是500mg以内(数据来源丁香医生)。目前很少有提及口服gaba不良反应的报告,但是gaba具有降血压效果,因此与降血压药物同服可能导致低血压。
褪黑素是激素,作用原理是调节人体的昼夜节律。国家建议成人摄入褪黑素剂量是1-3mg以内(数据来源丁香医生)。长期使用褪黑素,剂量应该参考天然食物中能够获得的褪黑素剂量,约为0.1-0.3mg。虽然大体上褪黑素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物,但是相比gaba,不少文章报告了口服褪黑素的不良反应。一篇systematic review统计了50篇相关研究结果,其中24篇研究都报告了褪黑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包括便秘、血压升高、疲劳、嗜睡、情绪反应等等。
参考文献:
褪黑素的不良反应systematic review(前面说的50篇里一半不良反应的):Foley, H. M., & Steel, A. E. (2019).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elatonin: A critical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evidence.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42, 65-81.
青少年服用褪黑素的不良反应systematic review:Händel, M. N., Andersen, H. K., Ussing, A., Virring, A., Jennum, P., Debes, N. M., ... & Edemann-Callesen, H. (2023).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of melatonin treat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GRADE assessment. EClinicalMedicine, 61.
成人高剂量服用褪黑素的不良反应systematic review:Menczel Schrire, Z., Phillips, C. L., Chapman, J. L., Duffy, S. L., Wong, G., D’Rozario, A. L., ... & Hoyos, C. M. (2022). Safety of higher doses of melatoni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72(2), e12782.
ASD儿童长期服用褪黑素的安全性评估(ASD群体报告褪黑素不良反应的比例和前面几篇研究相比,差不多有健康成人的十倍):Zisapel, N. (2022).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for drug interactions and long term safety of melatoni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15(2), 175-185.

GABA,实在没找到几篇关注不良反应的综述,现有的几篇要么期刊比较垃圾,要么作者单位比较可疑。。。虽然这可能也说明对GABA的研究不够透彻,不过说实话褪黑素的不良反应报告多到能写出四五篇综述已经能够说明一点问题。

逆检真的是,我知道大家没玩过逆检所以我要详细说一遍,御剑出差回国飞机上破了一个案子,下飞机回办公室结果又在工位办了一个案子,早上六点回家睡一会又被电话叫醒了又有案子,终于能睡觉了,哈哈原来不是睡觉是被人打晕绑架了啊,醒了继续搜查案子
与此同时成步堂睡到自然醒然后下午两点带着真宵春美泛舟于儿童乐园湖上

Show thread

一堆任务要到deadline ,我却还在一边焦虑一边紧张地搞这种东西。。。

其实也是之前都报道过的,以色列军队用AI技术定位哈马斯成员实施轰炸,还有用AI技术分析阿拉伯语音频、以人脸识别作为根据抓捕巴勒斯坦人。这些AI技术的开发不仅有军方还有谷歌、微软、Meta的员工作为预备役军人的参与。以色列军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战争的,可以预见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感觉AI如果是人类开发出来加速人类社会灭亡的工具,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nytimes.com/2025/04/25/technol

看过 善意的竞争 🌕🌕🌕🌕🌑
neodb.social/tv/season/4TBPOK9

意外地很喜欢,两人之间的感情线塑造是少有的我觉得不直接写表白心意比表白更动人的剧。虽然剧情很多槽点包括adhd药才不是神药,但不管怎么说韩百也是站起来了!

各位香油,有没有无性恋/无浪漫倾向相关的书推荐呢?因为有困惑所以想看看书,具体困惑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光谱内的各种表现是怎样的,之前看过一篇科普但已经找不到了,相关有趣的书也可以,英汉版本都可以! :ablobcatheart: 感谢

#SilverReview

非常喜欢苏万康·塔玛冯萨的《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
很可能是因为“幸存者偏差”,广受关注的移民文学大多由自身阶级较高、比较“精英”的群体创作……这本身当然没有什么错,但个人认为工薪阶层、社会底层移民文学的声量相对还是比较小,所以才更觉得这部主要描绘老挝裔加拿大劳工的小书让人耳目一新。

本书是由十四个短篇故事组成的,主要角色都是“异类”(outcast),身份通常是移民、劳工、小孩、老人中的一个或几个的集合,而所以故事经常关于他们的困难、或者关于他们的反抗:

在移民家长教育下发音奇怪的女孩,在老师面前维护自己“英语不好”的父亲;黑拳手转行的美甲师对当地中产白人艳羡爱慕,却被同为移民的姐姐饱含内化歧视的言论管教;已经老到被认为失去了性和浪漫之可能的老妇人,依然选择和年轻邻居发展出如此苦乐交织的关系;熟练的捉虫人母亲一直辛劳工作,但最后管理的职位却被给了她女儿带来的白人男友,女儿因此和他决裂……

很难概括具体都发生了什么,总之我还是很想大家去看看,如果觉得谭恩美的移民文学像是上世纪的温馨童话,而匡灵秀的移民文学因精英背景而有失偏颇,那就可以看看苏万康,it hurts, but it hurts in a good way.

天呐,看完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之前关注的一位缅甸相关的up主最近在地震里死里逃生。那天他本来去围观缅甸的千人僧饭布施,结果遇到热情的僧人们领他在佛学院四处参观,临走前预定的出租车不见了,僧人也就耐心地陪up主一起找,分别时他捐了些善款,对方则给他送了书,互相祝福了许多遍平安和发财之类的话,然后,就在返程的车上,四周突然地动山摇,部分房屋倾斜,等到旅店门口才发现刚刚的余震正好把这位up主下榻的酒店7楼完全震塌,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僧人带他参观佛学院,他可能看完僧人布施后就会早早回酒店休息,也意味着从此葬身废墟,根据他自己的时间记录,这个让他死里逃生的容错时间差也就五分钟,同时也因为带着他参观,他用镜头清晰记录了佛学院的景致,而这也极有可能是这座佛学院留给世界最后的完整影像……

笑死了,听一位纯血白男美国佬说,打游戏不能在普通的傍晚时间,因为全是放学回家的青少年,精力、体力、手脑反应速度全部完爆在资本主义流水线疲惫工作十来年的社畜,一上线就被各路小孩打爆根本没法玩,同时也不能在半夜打,因为会遇到地球另一边东亚时区的小孩,还是一上线就被打爆,最后发现最好是清晨爬起来打,线上都是懒散的欧洲朋友,游戏随便打打,挂了就直接下线去进行悠闲美好的现充生活,毫无报复社会的劲头

Show older
创神星

Quaoar是一颗足够远也足够小(同时域名还没有被抢注)的矮行星!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自由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