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nzxy

流水线工厂的工作,在纽约时报的报道描述中属于“重体力劳动”。

不过在中国打工圈的普遍语境中,这属于“轻体力工作”(重体力的是矿工、建筑工、农民之类的),因为这种工作对人的体力要求其实不高(不然古今中外也不会有那么多工厂童工了)。

虽然轻体力,但是这种工作对于精神的负荷极其巨大: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几年前打工那会儿,有一天某岗位缺人,我被分配到了一个组装遥控器的流水线上。
(这种流水线工厂没有所谓固定岗位,工人随时会因为哪儿缺人而被安排换条流水线)

我们这条线的工人每人被分配到了组装四千八百多个遥控器的任务。

这是什么概念呢?

当时我粗略估算了一下:

我厂两班倒轮替,每班工作12小时,我是夜班,凌晨12点有30分钟吃饭时间,凌晨4点有15分钟休息时间。实际工作时间11小时15分钟,也就是四万秒出头。
平均需要在8秒左右组装一个遥控器。(这还没计算上上厕所之类的时间)

那款遥控器的组装并不是把两片遥控器的正反壳子一拼就完事了的(如果那样,啪叽两声就可以拼好一个,8秒太宽裕),遥控器生产全流程到了我们手上时有三个部件:
除了正反两片塑料壳子,还有软胶质的小颗粒(遥控器上的按钮),我需要先把按钮嵌进遥控器正面壳子预留的镂空里,然后再把反面扣好。
而按钮是极软的,用力稍大就会穿过镂空从另一边掉出来,用力小了又嵌不进去。必须用巧力刚刚好把按钮留在正面壳上,然后安装反面时还不能让按钮掉出来。
刚开始我甚至半天都组装不好一个,总是会让按钮掉出来。

而我却需要在几乎连续的11小时15分钟内,用我的双手,把同一套组装遥控器的动作,循环重复四千八百多次。

我的同一片肌肉,需要把同一类发力,反复做四千八百多次,每次需要在八秒之内做完。

肌肉在工作后期的劳累,在这儿反而是次要的(虽然把同一小片肌肉重复使用四千多次还是很恐怖)。重要的是,我的大脑必须要集中精力,在内心把这同一套流程思考四千多次。

这比把同一个单词抄写四千次恐怖多了。
毕竟单词写多了有肌肉记忆,后期脑子不动也能写出来。
组装遥控器不太行,走神了就组装不准。

我身边的工友们,各个都是身经百战的,不像我这种打工菜鸟。
有的人是组装得飞快,但是每天到了上班后期也是精神累大于身体累(而且肌肉的疲劳也会反馈给精神),许多人都打瞌睡。

那一天我累死累活干到快下班,也只组装了两千多个遥控器。(让我震撼的是,我身边有的工友居然提前几个小时就做完了一天的产量,做完以后开始摸鱼磨洋工……有人最终组装了五千多个)

最后临近下班时,是其中一个好心的工友送了我几百个组装好的遥控器,让我当成我的产量交上去交差,帮我凑够了三千六百多个的及格线,才让我那天勉强混过关……
(当时我感动得都要哭出来了。我跟那个工友几乎完全不认识……连话都没有说过几次,他却把自己的工作产出一下子送给我那么多)
(我对我的工友们的印象是,普遍都长着一张极其老实巴交的脸,性格也普遍特别老实。后来我想明白,不老实的人根本没有那种心力长期在工厂里吃这个苦。我进厂后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打破了我对农民工的各种刻板印象。)

那次打短工经历以后,我就特别特别理解三和大神为什么宁愿睡大街、吃挂壁面,也要多休息,也要少打工。

————————

编辑:

哇周师转了这条嘟文。那我想多写一点零碎的文字来记录我在工厂的见闻:

(a)我进厂之后发现,我的工友们的年龄段普遍集中在九零后。偶尔能见到看起来比较苍老的中老年。(我没有遇到过年龄比我小的工友)
而且除了我之外,我遇到的每一个工友都是农村人。(指户口)
(从工友之间的聊天中,我还发现,原来现在农村户口的人与城市户口的人,几乎形成了生殖隔离。工友们有很多都是跨省结婚的,但是ta们跨省结婚也只会是和别的省的农村户口人结婚,在ta们的意识里几乎没有和城里人结婚的概念)

(b)我进厂之前对于农村人其实是有某种刻板印象的。
我是在城市长大的老家在农村的人。节假日回老家的经历、网上对农村里中式恐怖故事的阅读,让此前的我对农村的非知识分子群体是有某些比较负面的刻板印象的。
那次进厂经历打碎了我对于农村人、农民工的几乎所有刻板印象。
我意识到其实我印象里的相当多底层之恶是来自被娇纵坏了的城里人……农村有农村的中式恐怖不假,但是城里人对农村人的许多偏见都是严重失实的。

(c)我是因为有亲戚在厂里上班,所以才进这个厂打工的。因为这层关系,我是厂里的正式员工,有正式的劳务合同。
而除了我之外,我遇到的每一个工友,全部都是劳务派遣的临时工。也就是理论上来说,这些人都不是工厂的雇工。

(d)然而,和网上对于“临时工”这个身份的负面描述恰恰相反。我震惊地发现,我身边的这些临时工们,工资是远远高于我这个正式员工的。
明明工时差不多长,都是每个月320个小时以上的工时,我一个月到手工资4500+。
而我的临时工工友们,普遍能有6000+的工资,有的还有7000+甚至更高。(深圳工人的收入在全国民企工人里是顶级的。)

后来我一番研究,发现:原来,墙内互联网所说的那些“悲惨的临时工”,指的全部都是国有垄断单位的临时工。
这些被国有垄断单位雇佣的临时工,没有一种叫做“编制”的东西。干着和体制内的有编制者一样的活儿,待遇却远远不如。

而市场经济下的民营企业的临时工,跟这种境遇完全不搭边。

我这样的正式员工,好处就是稳定。以及可以熬工龄、而且工厂给交社保。
而民营工厂如果想要临时从社会上招人,就必须要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依据劳动力市场价格,服从供需关系来招人。再加上临时工没有社保,于是乎临时工的工资就会比正式工高一大截。
(此处的临时工就是我前文提到的“月结工”,不过也有的临时工是把一轮几个月的工期干完再一次性结清工资。深圳这边的普遍情况是,同一个岗位,月结工时薪高于正式工。正式工时薪有的比日结工高,有的比日结工低)

(e)我是进了厂才知道。
原来现在中国的大部分流水线工厂,除了富士康这种特别遵守劳动法的以外。都是默认每周工作七天无假期的……对,一年到头来连一天假期都没有。假如你有急事,或者身体受不了了想休息,可以临时向领导请假,工厂视情况会给你批假,但是不一定每次都能批准。
我身边有工友连续工作了很多天想请假,工厂小领导没批。
工友跟小领导说自己一个月没放假了。小领导回复说我五十多天没放假了。(小领导也是工人,只是会负责一些文书和简单的人员管理工作,相对轻松一点)

有一次我偷听工友闲聊:厂里有个工友两个多月没休假,工友们窃窃私语说觉得那个人不要命了。

我因为是小领导的直属领导的亲戚,倒是每次请假休息都会批准。我当时一个月请了三次假,休息了三天(我怕自己休息太多给长辈丢脸,每次都咬牙坚持到十天左右才敢请假),身边有人觉得我休息太多了……

(f)几个月前李老师有一条推文说,深圳某工厂的工人因为老板故意不让工人加班,导致工人聚集起来抗议酿成群体性事件。

那条推文下的留言里我没有看到任何一条留言理解工人的行为。
大家看起来都完全不理解怎么还有想加班导致的群体性事件。

虽然我也不能完全明白原因,但是因为有那次短工的经历,我特别理解那些工人的行为:

在深圳找工作期间,我浏览了大量工厂张贴的招工启示。
我震惊地发现,原来在工厂这个圈子里。工厂的HR们是会把“我们工厂加班多”当成招聘的卖点,写在招聘广告的显眼位置的……

为什么会这样?我猜测,大概因为在深圳,以及中国的很多地方,那些不当日结工,愿意当长期工的工人们,许多都是指望着多加班来多赚钱的……在ta们眼中,一天要么休息久一点,要么多干点活,工作八小时和工作十二小时对ta们来说区别不大,但是工资却差了很多,加班太少对ta们来说是很划不来的。(有些工厂是均匀时薪制,干多久就是多久的钱。但是有些工厂的基础时薪定得很低,然后到加班时根据劳动法给1.5到2倍、3倍的工资,如果没有加班,工人的工资会少特别大一截)

我在快餐店吃饭时,会偷听身边桌子的人闲聊。
当时是新冠瘟疫期间,我有一次就听到隔壁桌的人抱怨说因为封控,自己这个月加班太少,接下来怎么过啊云云……

(g)在工厂工人圈里有一条禁忌:不要在下班以后打电话找别人谈工作,这是大忌。
这条规矩,是某次小领导休息期间我正好有事,我打算打电话找小领导后,身边的工友大惊失色地严厉告诉我的。因此我印象特别深刻。
仔细想想真的是,工人的休息时间太宝贵了,而且工人真的不欠着哪位领导的什么东西。别想像麻烦白领那样麻烦下班以后的工人。

(h)虽然在深圳经历了如此惨烈的一次打工。但是我反而越加推崇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了:

我发现,我在打工过程中见到的许多灾难性情况,背后都是因为政府的干预。见到的许多好的地方,都是来自市场经济。

我的工友们几乎全员农村户口,背后就来自中国对农民几十年如一日的系统性歧视与资源收割。

我的工友们在与资方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背后就来自于党国的力量——每个工友都是单打独斗,ta们无法组成工会等民间互助结社。历史上想在党国组建真工会的人下场都很惨。
工友们被迫原子化,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而是因为极权干预。

虽然工友们如此如此原子化。但是哪怕ta们以独自一人之力,与资方单独博弈。也博弈出了这样的生态:
工人们靠出卖力气吃饭,想找个新工厂干活太简单了!ta们根本就不太怕丢工作。
ta们可以随时在不同的工厂之间切换,根本就不惧怕个别工厂的普通威胁。
工厂不给放假,ta们也能探索出日结模式自己给自己放假。

有这样的长期温和博弈在,要是有一个“结社自由”“新闻自由”的市场经济社会,工人们根本不可能那么被动那么弱势。

(i)上网的时候我经常能见到的一项进步劳工议题是“同工同酬”。

这项议题是说,社会上有许多的人,这些人彼此干着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但是收入差距却非常大。明明同工,但是却不同酬劳。这非常不公平,应该改变。

那次打短工的经历里,我也注意到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前文说过,我这个正式工的收入,是比我身边的临时工们低很多的。
正式工稳定又有社保,临时工钱多,看起来也说得过去。
但是前文也说了,临时工之间的收入,差别也是很大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也很简单。
前文说了,民企要在缺人手的时候从市场上临时招人,那么自然就要服从市场的供需关系。于是乎,同一批在厂里做事的工人,有些是就业行情很好的时候招进来的,有些是就业行情不好的时候招进来的。
行情好时可能需要24甚至26元的时薪才能在深圳招到人,行情不好的时候则只需要15块钱就能从市场上招到人了。
同样是每月工时350个小时,时薪15元的工人税前月入5250元,时薪24元的工人税前月入8400元。差了三千多元。这就是那个厂的工人之间收入差别那么大的原因。

这种条件下的同工不同酬,我觉得是合理的。作为市场供需平衡的一部分,在这种用工模式下,工人为了谋取高工资,就会频繁地换厂工作,进而带来市场供需关系的波动,让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博弈到合理的区间。

(对了,至少我看到的众多招聘广告里,并没有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工人,同一次行情里招进厂的工人,不分性别,时薪是一样的)

(j)在深圳街头浏览招工广告时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工厂们偏爱女工人。

很多重要关键的工人岗位(比如某些工厂仪器的操作员),招聘广告上会写明只招女性。

这种情况,我在长毛象上也看到过相关讨论。当时象友的说法是,农村那边由于重男轻女情况更严重,所以现在农村的年轻一代人里,被宠坏的男宝的比例太高。而农村女人则普遍吃苦耐劳。工厂的资本家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女工人真的普遍更靠谱,于是许多岗位就只招女工。

我打工的那家工厂也是一眼望去,女工人的数量明显多于男工。

(所以几个星期前我在微博上看到当时很火的那种 “底层男吃15块钱盒饭” 的说法时真的感觉蛮好笑的。我厂那么多吃10块钱盒饭的底层女,但是那些在微博上发表高论的人并不会知道她们的存在)

(k)说到吃盒饭,我就想起来了。在那个厂,吃饭也是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恐怖故事。
(啊,没想到我居然会写着写着就把alive.bar的每条嘟文5000字的上限用完了,我在下面继续写好了)

(缓慢打字中

@normanzxy

富士康N连跳,从我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我在深圳当过流水线工人听过工友们讨论富士康、围观过关于这件事的讨论、了解过一点富士康的劳工情况)来看,反而是因为那些工人现实的生活太绝望了。而富士康是墙内最遵守劳动法的工厂之一,工人们已经没有(换个好厂)改善一下生活的希望。面对绝望的生活,以及看不到未来的工作,这才引发了连锁自杀。

(富士康在深圳基层工人圈绰号养老厂)

@normanzxy

(接上文)

为什说吃饭是恐怖故事呢?

倒不是那个厂的伙食不好。
(伙食其实特别好,园区食堂的广东师傅能把随餐送的免费大锅汤做得比外省某些饭店的专门汤还好喝。食堂的15元盒饭也是广州级别的好吃,还很舍得给肉。我在深圳的商场里都很少能吃到这种滋味的饭菜)

而是因为时间。

我前文写过,夜班有30分钟吃饭时间。
而白班也一样,不过白班有午饭晚饭两次30分钟,比夜班多一次。(所以白班的工时只有11小时,比夜班要少15分钟工钱)

恐怖的点来了:这所谓的“30分钟时间”,指的是实打实的30分钟。
实!打!实!

也就是说,从工人们离开工厂车间,到工人再次返回工厂车间,间隔不能超过30分钟。
(以指纹打卡记录为准。迟到早退需要扣工资。累计多次违规有处分。)

这意味着什么?

那个厂的卫生管理做得相对比较严格。每个长期工上班时都必须要穿工服外套、工服头套还有工鞋。离厂时则需要脱下并把衣物存放在专用的柜子里。
而且每次进入车间都必须要进入一个巨大的机器对全身进行消毒处理。(四年过去,我有点记不清那个机器主要是用来消毒还是用来除尘的了)

而根据工厂的规定,以上这些穿衣脱衣消毒的步骤,都禁止在上班时间做。只能在下班时间做。
也就是说这些繁琐的步骤需要占用那30分钟吃饭时间。(不可以在离下班还有几分钟的时候提前聚集到车间门口脱衣服等下班哦,会被小领导训斥的)。
根据我的实际体验,无论是上班前的开衣柜拿东西、穿衣服、戴头套、换鞋子、消毒,还是下班后的脱衣服脱头套、换鞋子、塞衣柜。哪怕手脚麻利一点,两三分钟也是需要的。
(如果你好奇地想测试一下自己的速度,可以在一个带锁的柜子里放入外套和鞋帽,再准备一个吹风机模拟消毒机器。试一试开锁拿出这些东西并穿衣穿帽换鞋,然后再简单吹自己十几二十秒。一套流程下来需要花费多久)
由于工人们是一窝蜂上班下班的,以上操作都需要考虑到排队因素,耗时就更久了。实际操作下来消耗小几分钟是要有的。

下班几分钟,上班几分钟。你好,30分钟时间只剩20分钟多一点了哦。

这20分钟出头的剩余时间需要争分夺秒。
我刚才说了园区食堂很好吃。可是园区食堂离我这个厂是有一百多米远的。一来一回就是三百多米。(作为参考,一个标准的中国学校体育场的塑胶跑道绕一圈是400米左右)。
靠双脚走这段路需要耽误几分钟时间。
所以除了我这种又舍得花钱(有不少工人舍不得花15块钱吃盒饭)又讲究吃喝的少量人以外,大部分我厂的工人是不会去食堂吃饭的。
我在食堂吃饭时身边不是领导、技术员,就是别的离得近的厂的人。很少能见到本厂的人。哦还能见到工作时间不紧张的日结工们。(我所在的这个园区不是一厂独占的,同一个园区内有很多家不同企业的工厂,园区的业主是深圳政府)

也就是说,明明食堂伙食不错,但是就因为这一百多米,工人们就去不太起了……(我如果哪次下班要去食堂吃饭,一般也是会用跑的来节约时间)

大部分本厂的人是去园区门口的路边摊吃饭的,因为本厂就紧挨着园区门口,很近,相比去食堂能省下好几分钟呢。

2021年时深圳已经允许路边摊存在了。厂门口会在饭点时存在好几辆摆摊的车。这些车会在工人下班时准时出现,又会在工人上班以后很快就离开。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住在附近的外人,除非在那几十分钟里恰好路过,否则是很难有机会偶遇这些摊位的。你可能会在本地生活了好多年但是一直不知道每天固定时间段的马路边会存在这样一群路边摊以及几百号狼吞虎咽的人)
这些摊位会针对工人的消费水平设计价位。
粉面摊一般是8元钱能吃到素面素粉,快餐摊一般则是10元钱可以随意吃菜。
(是的,价格和短视频平台盛传的东北自助盒饭的价格一样。而且菜品并不比同价位东北盒饭逊色)
所以工人们也更喜欢过来吃这些廉价的路边摊而非食堂。

此时又一个恐怖的点来了:排队。
无论是去园区食堂吃饭,还是去路边摊吃,都是几百个人突然涌出来围着少得可怜的几个食堂窗口或地摊买东西。

自助盒饭摊需要排队拿菜。粉面摊由于需要现做,就更要排队。

减去出入工厂的时间后还剩下的二十分钟出头,又要在排队上消耗掉一截。

这都不需要排队太久。毕竟总休息时间一共才30分钟。但凡花费了好几分钟时间来排队,剩余的实际时间就只有十几分钟了。
这十几分钟里,需要把手里的饭菜吃完。以及趁着一轮排班中这宝贵的一丁丁有时间看手机的空隙,赶紧看一下手机。
(我有一次很悲催,排队排了十几分钟,等刚炒好的面条拿到手的时候时间已经只剩小几分钟了,我当时拼了命地把巨烫的裹着热油的炒面条塞进嘴里,只用了两分钟时间就吃完了一大盒面,当时嘴巴被烫得不行,但是又不得不吃否则没体力干活儿)

其实十几分钟时间,对于吃饭速度普通的人来说,倒也足以把饭吃完了。
可问题在于,那种精神上的,时间在追人的压迫感——11:30下班,花费几分钟时间执行出厂流程然后走楼梯下楼。到达路边摊时可能是11:34。花费几分钟时间排队与打菜,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1:38,如果运气不好则会是11:40。蹲在路边,捧着一个装米饭的快餐盒,装菜的盒放在地上,俯身夹起菜盖在米饭上狼狈地吃完。一看时间已经11:50了。拿出手机刚刷几条短视频(对当时的我来说是稍微看几眼微博和长毛象),时间跳到了11:54,此时就该起身回厂里,准备换身衣服开始上班了……
这种紧张地计算着每一寸时间的追逃感,就是30分钟“实打实”的吃饭休息时间,带给我的最直接的感受。

哦对了,是的,路边摊是没有座位的,摊主偶尔配有几个塑料板凳也无法满足突然涌出来的几百人的需求。所以大家基本是蹲在马路牙子边吃饭的。
食堂倒是有桌子板凳,但是离得那么远,而且排队要比路边摊久上不少。
所以如果你当时路过我们园区门口,就可以看到密密麻麻一长串人壮观地在马路牙子边蹲着,扒着盒饭吃饭的场面。
我小时候偶尔会在深圳的路边看到有建筑工人挤在一起蹲着吃饭,当时很不解为什么这些人要蹲着吃饭。
直到自己成为曲中人,才终于明白,原来那是因为“走到有桌子的地方吃饭”这一步太消耗时间。这些工人并没有这个时间去找地方坐着吃。

还记得我第一天去厂里上班时,当时我还啥都不懂。中午下班时我发现我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去什么地方吃饭(我有看到走出厂的工友,但是并不知道这些人是去干嘛的,我当时下意识以为吃饭的地方肯定是在园区内部啊怎么会在外面),于是我开始绕着园区转着圈寻找食堂在哪儿。当我绕回厂边时已经过去十几分钟时间,但我还是没找到食堂在哪儿。此时我看到刚刚下班的工友正走着和刚才完全相反的方向,我疑惑地凑上前,才后知后觉发现原来我转了一圈的这么一会儿,下班时间已经快结束了,再过几分钟就要开始上班啦……
(哇没想到为了说明吃个饭为什么会是恐怖故事,居然写了快三千字诶)

@Men_kazak 刚刚回国注销了中国户口。回国前关注过这件事,有博主提到如果你没有注销中国户口,并且在国内期间使用了跟中国身份证绑定的任何产品,那么你就丧失了受到外国国籍保护的权利。也就是说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外国大使馆帮助时,中国政府就会声称你是中国国籍。
也就是说,不存在“如果加入其他国籍,就默认失去中国国籍”。

如果这位连麦人是诚实论述的话,那确实也是好逆天的案件……一AI对话平台的男用户,在平台上训练AI扮演女仆之类的角色搞黄文爱(应该用户只是设置了system prompt之类的人设,实际的对话模型和推理算力由平台提供),该平台的其他用户也和这男的设定的这个AI角色聊天搞黄文爱,被判定传播淫秽物品罪,非盈利情况,一审八个月实刑……
m.bilibili.com/video/BV1CttdzU

近期又有一名移民哈萨克斯坦,获得了哈萨克斯坦国籍,但没有注销户口的新疆哈萨克族人,入境中国后失联。中国新疆警方答复称已经逮捕了此人,并表示因为其户口仍在新疆,因此不认可其外国公民身份,抓捕本国公民不需要通知外国政府。

看英剧。女主开始感悟人生:孔子说过,巴拉巴拉。字幕组注释:孔子没有说过
很像那个:孔子坐在岸边看敌人的尸体漂过去

看到南周发了逆天文章,说【不可能把正常婚姻当中丈夫不顾妻子意愿的性生活定性为“强奸”】。看得我觉得那我不顾丈夫意愿拿罗马大帝捅他应该也没啥问题吧。
虽然配了免责声明说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还是看得一愣又一愣。
仔细一看作者还是刑事律师。
好好好。

我能理解大家反对服美役或者外貌焦虑的说法,但你把矛头冲着男的行不?说什么人类本质没有爱美,我草?
“世界上最古老的首饰是由挪威卑尔根大学研究者在南非布隆波斯洞穴中发现的一组史前贝壳制品。该首饰由41枚穿有小孔的淡水贝壳组成,经测定为7万5千年前的物品,将人类首饰起源时间提前约3万年。”

装饰(早期的时尚雏形)的历史可以说几乎和计数(早期的数学雏形)的历史在数量级上一样久远,都是在符号语言都没出现的时候就存在的,你说人类没有爱美的本质,你在搞什么笑?

看过 超人:传承 🌕🌕🌗🌑🌑
neodb.social/movie/4VVFclcC2gi

哎,能让人看完但是真的挺无聊的。没什么新意,选角也一落千丈,菀菀类卿又毫无特色,新超真的就是个练壮的普通白男……之前的超各有各的漂亮俊美,这个让我看电影的时候经常感叹卧槽脸和头怎么这么大且边界模糊……而且女性角色也还是超英电影里的典型设定。尼子演卢瑟倒是别有风味,gay得风韵犹存,可以嬷。

从海棠案带出来的普法:1. 传唤限你几号几点前到案,不一定非要那么准时,先把律师定好,跟律师咨询了,接受基本的应对审讯的培训,了解清楚自己的权利,跟家人把事情交代清楚,要让家人和律师相互联系了信任了,不要到时候你在看守所里,外面自己人内讧起来,在看守所里做不了的事都做了再过去,律师陪着去也可以,晚到会有后果,警察态度可能更恶劣,把你当成重点突破对象,但是对方的态度和案子最后怎么判是不相关的;2. 第一份笔录是最重要的,我有勘误权,补充权,核对权,对方含糊其辞的、故意遗漏的、概述偏离原意的,必须修正过来,没说过的话必须去掉,否则不能签名按手印,催多久多急都不要理,中国司法实践重口供,这份笔录是最重要的;3. 不是共犯的话,比如共同预谋策划实施犯罪这种,而仅仅是在同一个案子里各自实施了犯罪事实,供其他人出来没有用,一个案子要经多方的手,公安的承诺等案件移交到检察院就没什么用了,检察院的话等到了法院又没什么用;4. 装死或者逃避没用,机器一旦开动就不会停下来,除非永远不入境,不然就要抓紧时间迅速、理智地应对。

Show thread

看过 米歇尔·沃尔夫:玩笑秀 🌕🌕🌕🌕🌗
neodb.social/movie/7YStG62NYDk

牛逼,真的太好笑了太犀利了,依然不过时

Show older
创神星

Quaoar是一颗足够远也足够小(同时域名还没有被抢注)的矮行星!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自由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