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独游开发者入驻中文社区,结果被中国玩家的热情吓傻了』
前段时间,神仙辈出的独立游戏圈子里,又杀出来了一匹黑马:《Öoo》。一人成军的开发履历,99%好评的惊人战绩。一款完美的银河城游戏该有的内容,都被浓缩进了《Öoo》两小时出头的游戏流程里。知识锁、软性引导、各类花里胡哨的小技巧,配合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游戏精简的玩法机制巧妙结合,堪称一部新时代的关卡设计教科书。而在游戏的Steam商店页面里,中文评测几乎占到了一半。各位中国玩家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在口碑效应的推动下,这部作品很快便在国内小范围走红,脱离了沦为冷门小众游戏的命运。《Öoo》的作者生高桥,在游戏发售后不久,便察觉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8月22……
阅读全文: https://www.yystv.cn/p/13160
看过 绝命毒师 第一季 🌕🌕🌕🌕🌑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1mXAyR60koQYq5kCM31SjN
剧情非常好看人物刻画也相当厉害,但是太老白男了内心真的忍不住吐槽。我意外地非常喜欢小粉,他回家那段几个场景一下把这个人雕得非常立体,编剧真挺会写的。另外就是自从干了我现在这个工作之后看这种毒品相关的剧情都会微微苦笑……
朴赞郁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工贼。他并没有在编剧罢工期间‘偷偷写剧本’,脱北者有八个编剧,当时剧本已经接近完成,HBO对朴赞郁施压,他拒绝继续工作,但是对剧情的可能发展有了新想法,就找另外一个制作人私下开了个会,谈了一下怎么发展。他俩都没有在这个会议期间写任何内容,有证据,也就这么和美国编剧工会汇报了。结果编剧工会的处罚下来——这个惩罚并不重,第一次只是警告,但是朴和另外一个制作人都震惊了,两个人都是第一时间申诉。然后工会再次核实他俩的资料,确认惩罚错误,和他俩说了,也和董事会说了,请求取消惩罚。朴也以为这个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这次处罚是处罚了七个还是八个人,所有人都是匿名警告,但是除了朴和制片人,另外还有四个人不服惩罚,选择上诉,失败之后,他们再次上诉。结果过了一年,美国编剧工会在处理这四个人的二次上诉的时候,把三个没有二次上诉的外国人开除了,这个时机就巧在朴赞郁刚刚拿到奥斯卡资格,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他得知不影响竞争之后,就选择不再次上诉,接受处罚。结果美国编剧工会的董事会不但不通过工会开除三个外国人,还十分大张旗鼓地宣传了这个事情。这个事情从头到尾都透着怪异,美国电影业都在传这是编剧工会和导演工会之间的竞争。
RT https://x.com/GFWfrog/status/1963176688302301192
澳洲ABC,英国BBC,中国凤凰卫视,日本ANN,来自四个直播源的普习金畅聊器官移植与长生不老话题的画面:
普京:“再过几年啊,这个生物技术再这样发展,人类的器官会不断地移植,甚至越活越年轻,甚至可以长生不老!”
习近平:“预测呢,本世纪呢,可能,将来可以活到150岁!”
粉红会说都是AI吗🤔?
----------------------
在推特上刷到这条推,大为震憾。实在是不敢相信。
虽然原推附上了几个媒体的视频,但毕竟不能排除后期的可能。
于是到Youtube推文中提到的几个外媒帐户上验证了一下,确实是这样。
日本ANN:https://www.youtube.com/live/qX99sCzP_mo?t=2661
英国BBC:https://www.youtube.com/live/PzPtAbgqCpI?t=219
澳洲ABC:https://www.youtube.com/shorts/MCZ2yTvrWd0
中国官媒CGTV,虽然已经将这段剪掉了,但还留了一点点尾巴:https://www.youtube.com/live/hsYpf7_E1KY?t=7583
关于4.2.0版本搜索功能的一些发现分享给大家:
经过我的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这个指定日期的格式!是YYYY-MM-DD,例如 before:2023-09-25,就可以搜索这天之前的嘟文;
搜索的条件可以叠加使用,例如during:2023-08-25 from:me,可以搜索8月25这天自己发的嘟文;
in:library 就是自己互动过的帖子及自己的帖子,即为之前版本的搜索结果;
搜索时冒号前后不要添加空格。也欢迎大家补充!
@board
1972年国内有部纪录片《捕象记》,拍摄抓捕小象 “版纳” 的过程。上海动物园的贪欲不只是 “抓一只小象回来当摇钱树”,他们大面积毁坏当地森林,到处搜刮野生动物,一路烧杀抢掠。
他们打不过象群,当地人视大象为神圣,不想帮他们,他们就调来解放军。最后人类一方死了三个军人十几个民兵,大象一方死了五个。花了一年时间才活捉“版纳”。锁着版纳,人类一时半会儿走不出林区,象群试图追击包围他们,夜里听到象群呼唤小象的声音,他们吓得彻夜烧篝火不敢睡觉。
此事的后续影响更恶劣:国营动物园不敢再冒险了,就向民间团伙收购大象,利益驱动下的歹徒团伙发现有钱赚,于是都跑去猎杀。
希望上海动物园和国内的其他邪恶动物园,被大象活活踩死,尸体丢森林里喂蘑菇。
这个揭穿行业套路的姑娘很勇敢。
她和同事的境遇对比让我想起毛象上流传过的那句:有的人进了青楼就力争当花魁,有的人进了青楼第一天就发起了罢工暴动。
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国内的教培骗钱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只怕还有执迷不悟的父母以为那是福报
https://mp.weixin.qq.com/s/SaRZuH3yLeve5FRqzeg2Rw
前段时间墙内有咨询师po了个新闻,说外国哪儿一小孩心理状况很糟糕,但是怕和咨询师聊自杀会有相关后果(被上报被告知家长送医院)所以就和gpt聊。结果gpt只是安慰陪伴但没有相关上报机制,最后孩子自杀了。家长很悲痛觉得gpt杀了小孩。发博的咨询师结论是:所以gpt比不上咨询师,咨询师会采取行动的。
当时看完觉得好荒谬啊没说话。现在冷却下来了,想说确实AI是替代不了咨询师(请咨询师们别焦虑),但不是在此处。孩子到死也不敢求助,必定是因为有关隘阻止了TA:咨询师对自杀的偏见、家长的可能反应、可能让孩子不安的警方介入、对住院的恐惧……等等。我都看了不下还几个帖子说“不敢和咨询师聊自杀”的了,在 危机干预热线工作时候连同事都是“不到最后时候不想让警方介入这太traumatizing”了,不反思一下咨询师在这方面可以做什么改进、怎么在系统之中改变这个情况让需要求助的人能更少顾虑和障碍、怎么平时做倡导消除公众对自杀的污名化,趁着这个机会宣传咨询师的高ai一等是做什么?连当时转发里也有人说gpt要是也变成动不动就report那到时候还敢和谁聊自杀。
(gpt确实也可以改进,可以在这个情况下变成和孩子聊是什么阻碍了孩子求助,梳理求助选择,设立safety plan,分次数或者阶段来考虑是否转变为上报等等。但不是咨询师用孩子自杀的新闻来宣泄自己焦虑的时候,说难听点,这里家长觉得ai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走出咨询室自杀了,家长也照样觉得是咨询师害死了自己的孩子,还是好好做做个人体验吧
友情破裂 婚育
我有很多朋友都结婚生孩子了,有孩子确实会有很多不方便,该出门了,孩子拉屎了,要换尿布,耽误了;约好了一起吃饭,但孩子生病了,来不了了;孩子放假了,要多点时间陪孩子,没时间跟我出去玩去了。这都完全没问题。但正常的家庭,老公是有带娃的部分的,当妈也是有自己的可支配时间的,再怎么高需求宝宝,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忙到切割一切跟朋友的联系。
而且很多女生都多少帮闺蜜带过孩子。我出生的时候给我剪脐带第一个抱我的人是我妈当时最好的朋友,现在快70岁了,她们每年都还一起出去至少一次。我小时候高需求到,只要不是抱着边走边摇,我就疯狂地哭,这个阿姨在我妈生病我爸不在家的时候一天抱着我摇10来个小时。现在我住我闺蜜家,一天晚上醒5次给她家小孩喂奶;圣诞节她们出去全家出去聚餐是我一个人在家带他们的孩子;朋友老公出差,她上班时间跟孩子托管对不上,是我几乎每天去接孩子放学,一直看到朋友回家。明明婚育的女性也最能女性朋友这里找到support。
我们生气的点在于:为什么会有人结婚(甚至没生孩子)就玩消失,只有分手离婚需要诉苦了才会出现。我们抱怨有人出门就“老公老公”纯纯是因为哪怕他们提到不是老公,是任何一个我们不熟的不是朋友的人,也一样让人觉得不合时宜。感觉她们不明白:她们的伴侣是在朋友不在的时候是她们人生最重要的人,“它”在和朋友友谊关系中毫无作用。
我并不是想要朋友已经筋疲力竭了,还要照顾我们的情绪,而且不要不要不要因为任何我们明明可以一起面对的东西而抛弃我。这种失望完全不是源自于控制欲爆棚,它更接近于一种对“断裂”关系的失望,以“母职忙碌”而借口疏远朋友的人真的有问过朋友是想要一起度过一些哪怕有小孩打扰的时间呢?还是就此在彼此生活中消失呢?
很多友情的逝去太难归因了,可能是距离+职业发展不同+兴趣爱好转移,甚至没有任何原因就慢慢疏远了,但因为结婚生子突然“失联”确是清晰地可归因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能看到这么多抱怨和共鸣,人怎么可能不怪罪一个“破坏”了自己最珍视的感情的东西?
如果不能理解这种抱怨,那可能根本友情这个东西的排序根本很靠后。那也没什么好相互理解了
其实《中国梵高》这部纪录片,本身拍得非常艺术,重点并不是名画复制品工人在真迹面前的“折服”,而是欧美消费者是否看见亚洲工人的处境,以及亚洲工人的理想:
工人们挤在深圳城中村的廉租房,环境比很多小制衣厂更恶劣。夏天没有空调,乡下来的初中没读完的青年们,光着膀子,工作、吃睡都在一个拥挤到无法转身的、脏乱不堪的出租屋里,头顶天花板挂满制作中的画作,还要被潮汕包工头辱骂,仿佛奴隶。
荷兰的包工头一次订单近千张,只给中国包工头三万元人民币。包工头和工人都不知道,他们的产品在欧洲卖多少钱。
他们晚上挤在深圳夏季湿热难耐的破屋,看西方人拍摄的古早梵高电影,为梵高的悲惨感动落泪。堆满杂物、无处下脚的肮脏出租屋,烟雾散去,蓝色的《杏花》徐徐显现……
赵小勇去到欧洲,发现他的“大客户”荷兰包工头,只是个路边卖旅游纪念品的。
在博物馆看真迹,他确实被震撼了,但无法说清是被什么东西触动。恐怕不是那句简单的 “画了二十年、比不上博物馆一幅作品”。
从荷兰回来,他决定创作自己的画作,画手下工人们工作的场景,画家乡年迈的奶奶,农村贫穷古老的巷子。可能这才是梵高给他的启发:不是要你折服,是要你成为创造者。
我看了一个采访,有一家人在小县城里,做名画复制品的小作坊。一家人流水线生产梵高,有打画布的,有调颜料的,这个人上第一层色,那个人上第二层色,最后钉画框,全都对照着梵高真迹的照片做。成品销往各类纪念品商店,或者家居摆件店。
负责把控全局的老爹表示,画梵高已经画了多少年,对梵高了如指掌,真迹的照片都已经印在脑子里了,一笔一画都背下来了。他就负责画最关键的部分,还要指导女儿女婿怎么画。
有一次梵高真迹在中国展出,老爹决定去看一看,虽然他觉得没有很大意义,都是他早就烂熟于心的东西。
然后老爹去看了,然后老爹被梵高真迹震撼了,说自家人画得差太远了,明明画得一样但是差太远了。
老爹就这样被一幅一幅梵高折服。
不知道有多少搞艺术的人去看梵高了,但是我想,他们肯定都没有这位老爹的感触深。
能在美术馆里得到这样的感受,真是难以复制的体验,不知道美术生去看雕塑正版又回想自己画过的石膏像,会有这样的体验吗?还是觉得应该很不一样吧。
@board 最近的工作告一段落了,在找工作的过渡期随缘接一下文书辅导+雅思口语陪练 🥺
关于我:本科在英国某社科学校,加拿大研究生(ut/mcgill/ubc offer全部带奖),全程diy,专业是人文社科相关(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性别研究/东亚研究都很对口),常年在校内当TA/RA。英语母语水平,四五年前就有在新东方当雅思口语老师的经验
业务范围:
- 文书润色(只接有初稿的,不代写!!),1000字内90cad/500rmb一篇
- 文书brainstorming session,50cad/300rmb 1h
- 雅思口语陪练 35cad/200rmb 1h
看看孩子吧用过的都说好!精力有限先只接两三个,而且我也希望通过一对一的咨询辅导可以更好的了解你,根据你的个人经历和想法去撰写这篇文书。历代导师和工作同事都说过我是一个很好的writer,我也相信真正的好文书一定要是personal的。希望通过我们的聊天可以帮到你找到自己过往经历和这个专业的匹配点!
提前谢谢各位香油转发(鞠躬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worldboard
有没有人搁鲁汶一起喝酒/逛大街/跑步?!!!俺是女的!!!你是啥都行 :)
(不想被任何人认出来,所以只在这里怒发交友贴,还是人生宝贵的第一次,怎么不算对我们象友的爱呢!!!
谢谢大家!!!给我留言!!!
想象明天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