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读过 Sounds Fake But Okay 🌕🌕🌕🌕🌑
neodb.social/book/4JQzW7TdMGcY

作为aspec上的aro(大概),在关于aro ace的解释和经历我基本上都经历过/从朋友身上听过,不能说给了我很多新鲜视角,但看到这么一本书写出来,捧在手上读的时候的确觉得没那么孤单和困惑了。relationship那章结尾说:“‍We understand that we have just spent an entire chapterdetailing different ways aspecs can navigate relationships,but we urge you to remember that entering into a partnership is not necessary. Though society urges us to couple off, though the world is built for pairs,the option to remain single is always available.Of course,like everything else in this book, this iseasier said than done. Unfortunately, couple privilege and amatonormativity both exist and even thrive in our society, but thatdoesn't make a single lifestyle impossible. As always, the only right answer is the one that's right for you,and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can decide what that is.” 其实没有给出任何答案,但是读完也获得了一些力量。谢谢所有写出来的人。

一个特别好吃的煎鸡腌料:味啉+蚝油+金兰油膏+柚子胡椒,重点是柚子胡椒,味啉和金兰油膏可以用料酒+糖+生抽替换掉。柚子胡椒会让煎鸡块有非常美妙的清新香气,和普通煎法完全不一样!两块鸡腿排大概挤2-3厘米那么长就够了。嫌油多可以像我一样把皮都剪掉,喷一层薄油煎,其实还是有不少油脂,足够煎了。

Show thread

求助一下,开车的时候一只蜜蜂飞进来,到前挡玻璃进风口这里的时候突然消失了(应该是掉下去了如果我没有出现幻觉的话,,),我应该做点什么来处理一下吗……后面开车的时候倒是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搜了一下小红书也有人说这个是连着出风口所以没事,但有点担心还是想问问TT

看过 河边的错误 🌕🌕🌗🌑🌑
neodb.social/movie/74GZF2M6eBm

太难看了,在电影院度日如年。别的都不说了,江南小镇设定你们基本上都是北方口音怎么回事呢呃……(ps,朱一龙演技这么多年真是没有长进。

读过 语言本能 🌕🌕🌕🌕🌗
neodb.social/book/4c53LMFwMP46

最喜欢皮钦-克里奥语演变那个部分。读的时候也真是被淡淡幽默到,很妙趣横生!以至于读完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他形容进化不可能是随机装载,不然就好像飓风刮过垃圾场,卷起的垃圾组装成了一架波音747。

看过 神烦警探 第七季 🌕🌕🌕🌕🌕
neodb.social/tv/season/5J9W7BB

Amy生产这一集真的好好笑又很温暖TT唯一不满是这季怎么只有13集,一想到还有一季就要看完了,心情又是谁给我一拳让我失忆从头开始

queerology讲浪漫爱这期不错,推荐一下(不过不是特别地深刻,适合对这些概念进行入门思考/即便是aro/ace可能听完会有一些没想到的角度?

看过 神烦警探 第六季 🌕🌕🌕🌕🌗
neodb.social/tv/season/5eTIi4R

意识到只剩两季没看之后已经希望有人立刻把我敲晕失忆

当然,“打开播客”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启动困难的一部分,但是我正好是有不少感兴趣的播客等着我听,所以兴趣驱动下我能够完成“打开-挑选播客”这样的动作……如果不能的话可以尝试播放不需要太专注就能看的电视剧动画在旁,但是要小心坐下来一看就是一个下午(。)

Show thread

一个可能对别人也有帮助的、在ADHD低启动性状态下一个启动辅助方法:听播客。信息量不要太大,刚好够分掉一部分注意力就可以。

我的情况是,郁期叠加ADHD会导致启动非常困难,哪怕开始做什么只要看一眼手机就会重新卡住。播放bgm对我来说没有效果反而更容易停留在卡住的状态里,但是信息量合适的播客分掉部分注意力之后,我做家务(做饭、清洁等等)的行为可以顺利完成,中途不容易重新回到反复卡住难以启动的状态。我的理解是,那种持续卡住刷手机/什么也做不了的状态除了多巴胺水平低,很大程度上也是注意力缺陷导致的,卡住状态下我的注意力会完全stuck在在手机/什么都不做这个状态本身,所以适量分掉一点反而有助于启动。

(然后大家如果有什么有助于启动的办法也请分享给我……TT

看过 花样年华 🌕🌕🌕🌕🌑
neodb.social/movie/3lfsaPPZ1kX

22.11.26 第一次看
24.08.08 本地艺术影院放映重看,心情是,后面ppt风景放映的部分实在太土了,哪怕停在周重访那里都好太多。

我怎么才知道泡抹茶粉不要用热水,加点常温水冲开再兑进想要的饮料里就行,不结块的秘诀是1. 用可以密封的瓶子摇晃几下 2.用打奶泡的电动奶泡机打几下就好了。小搅拌棒手动搅搅应该也行。妈呀总之换了常温水之后我的抹茶拿铁味道突飞猛进,可是我怎么才知道 :Aru_0220:

补充:因为热水冲泡会发苦,冷水冲泡才是正常风味,而且泡不开,热水冲泡我重来没有完全搅匀过……总会有很多粉末残留

Show thread

读过 边缘型人格障碍 🌕🌕🌕🌕🌗
neodb.social/book/1JgkzKu534BH

很好读,对于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及类似的特质很有帮助,里面许多实操技巧不仅适用bpd也适用很多普通关系里可能发生的争吵场景,感觉学到的最有用的一点是边界,以及理解对方的失控行为是“非个人化的”。当然,另一点是,意识到bpd的特质并不是“特别的”,实际上他们有的特质大部分人也都有,只是有些像光谱,在这方面表现上bpd会落在极值。所以看完我反而觉得指控和自我诊断对方是bpd是不那么必要的(如果不是严重到书里一些例子的程度,并且随意指控本身也值得警惕),而是应该思考这些特质以及对关系产生的影响,结合自己的期待去做决定。
一个槽点是里面提及了一些很过时的观念比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看过 末路狂花 🌕🌕🌕🌕🌕
neodb.social/movie/3eDiDZGcaG9

时隔许久重看,结尾那一幕还是很轻易让我掉泪。

调了一个特别好吃的啫啫鸡酱料,记一下。

酱料:黑胡椒粒和香菜籽碾碎,白胡椒粉(有粒的话一起碾碎,只是因为我没有),红葱头切碎,蒜蓉,用热油泼香,加一点生抽老抽蚝油调出底味。

鸡肉用的是去皮鸡腿肉,用一半酱料腌十五分钟到半小时,额外加了一点点小苏打和一点生抽,这里注意酱料+腌肉的咸度是整道菜的咸度,腌肉加了生抽酱料里可以减一点。

辅料还是我日常啫啫鸡那几样:洋葱、蒜头、干沙姜(有新鲜的肯定更好)。热锅到比较烫的程度下辅料炒香,盖上鸡肉,中火啫五分钟,材料会自己出水,这时候可以放剩下一半酱料,放想放的青菜,酱料也稍微匀一点给青菜。再啫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前我还撒了一点紫苏碎,味道更丰富一些。

香菜籽有一点柠檬香气,和酱料风味是很搭的,不放也好吃,但就是稍微不太一样。红葱头换成普通洋葱味道也不太一样,但也好吃。因为酱料里泼了热油,所以鸡肉就不带皮了,那样我会嫌油太多。啫啫煲的好处就是出餐快,材料准备其实也不是很复杂,很适合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随便做一点。

Show thread

因为好奇加拿大这边的情况所以也看了一些论文,发现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大部分物质成瘾的女性都想要去参加治疗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因此失去小孩,然后又涉及到CFS中对原住民女性的歧视……叹一口气。

其实这件事的逻辑和去年发过的一个给homeless people发钱的实验很像,如果打破对目标人群的迷思,在政策上作出一些听起来可能“这也行?”的变化,反而效果会很好。引用一下当时我说的:

“读了一篇研究报道还挺有意思的,在温哥华实验性地给homepless people发钱,有对照组,同时让人预测这些人拿到钱会做什么,大部分人都觉得他们会继续用来吸毒等等。但结果是这笔钱并没有增加他们substance use的花费而是用于生活开销等,而且他们更快地搬进了稳定住所而且存够了第二年使用的financial security money。并且,这些结果实际上为庇护所等服务节省了大量开销,节省的钱远大于这笔cash transfer。

虽然是小样本不过也挺有启发性了,打破了贫穷的人是“无法自控的”和“无法作出理智决策”的迷思。之前福利课上也学过加拿大试点的一些basic income programs,就是发足够你基本生活的钱,记得老师也是说试点结果利大于弊。

vox.com/future-perfect/2152856

Show thread

觉得“吸毒母亲”是不负责任的到底算不算偏见 

算的。最近在上关于物质成瘾的课,对substance use的污名化有了一些之前没想到的认识。我其实从来没有意识到过自己对“有物质成瘾经历的怀孕女性/母亲”有隐性偏见,就比如看到“一个吸毒的母亲”这个词组,我的下意识联想是,她是不负责任的,这对小孩来说很危险。这个事实是不是可能成立?是的。但是当所有人把“吸毒母亲”和“不负责任不能负责会对小孩使用暴力”等等负面标签下意识联系起来,不管是对使用物质的母亲来说,还是对小孩来说,其实危害远远大于所谓的“保护”。

这种偏见最大的负面影响是让政策导向“惩罚性”,论文读到美国很多州将产前substance use归类为虐待或忽视儿童的一种形式,胎儿接触受管制或非法物质可能会导致罚款、多年监禁和失去监护权,同时还鼓励向儿童福利机构举报。所以很多时候,当一个有substance use的人发现自己怀孕,更可能做的是孤立自己、不去做产前护理,不然被医院发现就一定要被report那么很可能失去小孩。但显然,这样会导致母婴都处在更大的健康风险下,而且因为少数族裔更有可能被report/受到惩罚,又在其中成为风险更大的政策受害者。这种政策看上去是保护儿童的,但实际上是在把母亲推进刑事司法系统而不是医疗保健系统。很多研究的结果也非常直白:惩罚性政策没有任何效果。

更别说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交叉性因素,比如女性相比男性会更多地和伴侣一起使用物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常常遭受亲密关系暴力/创伤,但是加上社会对母职的期待和神话,物质成瘾的母亲只会被立刻认为“噢,你看她是个不称职的坏母亲”。我在某篇论文里读到过一个案例,一个使用毒品的女性发现自己怀孕之后第一反应是“绝对不能告诉伴侣”,因为她知道伴侣会伤害小孩和她。我倒不是想说这是“普遍的母亲天性使然”,但这种严重污名化的政策假设所有母亲都是“坏的”的偏见,再加上本身成瘾恢复治疗就有系统性的性别歧视,对女性的研究和治疗都是相对男性不足的,种种原因都导致——孩子和母亲的处境都更恶劣了。

当然也还有更复杂的一些因素,比如多元性别和性取向,如何用正确的性别代词和指代称呼怀孕者;对原住民的污名和歧视(原住民药物成瘾不成比例地非常高);不同种族、文化相关的偏见等等等。政策上当然需要从惩罚转向支持,包括优先为这些母亲提供需要的治疗护理药物以及育儿支持,但同样重要的是,不要把“物质成瘾的母亲”和“不负责任和危险的”直接挂钩,一定要有一个下意识联想的话,至少是“啊,这个母亲和孩子都需要帮助和资源支持”,这两种思维对人的影响也是非常非常不同的。

于是又在想为什么我仍然会有这样的潜意识偏见,回溯起来和从小在国内接受到的教育应该很相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那种毒品教育课,不仅会讲很多吸毒家破人亡的故事,还有很多吸毒母亲如何忽视小孩如何传染给小孩给一岁小孩喂毒品之类的故事,在那种教育下其实人只能接受到一种信息:吸毒很坏,吸毒的人很坏,吸毒的人是无法自控不理智的可怕的,这种情况下还要生小孩就是坏上加坏。长大之后当然不再会有那么非黑即白的念头,但是当意识到自己仍然把“不负责任”和“药物成瘾的母亲”自动连接起来的那刻,依然轻轻倒吸一口凉气。

还是开个tag存档一下学到的二手知识好了

读过 一个女人的故事 🌕🌕🌕🌕🌗
neodb.social/book/6BlyAd6s6LYZ

因为经历中有许多重叠的共鸣,看的时候一度掉了很多眼泪。「我既确信她是非常爱我的,又意识到一种不公平:她每天从早到晚卖土豆和牛奶,就是为了让我能够坐在阶梯教室里听老师讲柏拉图。」

读过 老派約會之必要 🌕🌕🌕🌗🌑
neodb.social/book/4lVp3qccarTo

李维菁对文字的纤细敏感程度是非常惊人的,密室杀人事件那篇格外好,看焦虑那篇的时候正好处于格外焦虑的时期,读到结尾的时候精神上呆滞了几分钟:“我祈求的這一切請祢給我吧,我想要平靜,我想要誠懇,但祢若真覺得焦慮是我的命而愛與平穩是我命不該得,那你便忘了我剛剛跟祢求的一切吧。”
但对我来说缺点也非常明显,她的写作给我的感觉几乎是两极跳跃,在“我的天哪这也太异性恋了”和“这实在是非常有洞察力的好作品”之间跳跃,许多作品包括同名诗篇我都不喜欢,十岁畅读萌芽杂志意林的我可能会摘抄,但现在只会皱眉,哦天哪,太异性恋了。

Show older
创神星

Quaoar是一颗足够远也足够小(同时域名还没有被抢注)的矮行星!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自由的栖息地。